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齊齊哈爾農民『輕點鼠標』就能種好田
2011-04-18 16:33:23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康勝 胡曉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齊齊哈爾4月18日訊 『只要輕點鼠標就能把地種好。』這在常人看來似乎是一句笑話,可今天在甘南縣興十四村卻真的實現了。

  興十四村土生土長的村民鄭逢琦今年剛二十多歲,但從他身上一點也找不到農民的影子。但他就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而且是負責著興十四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萬米智能化溫室大棚的各色作物生長環境調控的『高科技』農民。每天,鄭逢琦所要做的就是在電腦前,通過監視器,查看各種作物的生長情況,並根據作物不同生長期需要及時調控電腦數控程序,換句話說,就是通過擺弄電腦種地。

  在這個智能化溫室大棚裡,溫度常年可保持在20到30攝氏度之間,濕度、作物所需水分都可以實現實施監控自動調節,只要把程序設定好就可以實現系統的智能化控制。這個智能化溫室大棚是去年興十四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項目之一,園區耕地面積達4000畝。到目前,共完成各類新技術試驗46項,品種達269個。

  記者來到花卉種植區,正碰到村民陳學花忙著和其他村民一起給最新培育的蝴蝶蘭剪枝。陳學花說,她從小就願意種些花花草草,而且專門學習過,去年園區建成後她第一批就來到了這裡工作。智能化溫室大棚自從投入使用後就一直不得閑,去冬今春她們已經培育了紅掌、仙客來、杜鵑、海棠等各色花卉20多個品種,相繼賣給了各地花卉市場,其中最貴的要數大花卉蘭了,一株就能賣到300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現在棚室的花卉在電腦的監控下,可以掌握花期,啥時期價格好啥時候賣。

  在特色蔬菜種植區裡,村民趙淑蘭正忙著采摘成熟的黃瓜。過去,她也和其他農民一樣在地裡乾活,一天下來,滿身的泥土,自從到園區上班後不但活兒輕松了,環境也大不一樣了,收入也穩定了,現在一個月工資有1600多元。去年,經過省農科院的專家培訓後,她對特色蔬菜種植的知識有了新的了解和掌握,經過一冬的實踐已經成了園區裡的『名人』,村民們凡是有啥疑問都愛向她請教。她告訴記者,在園區裡乾活不但不受風吹日曬,還見識了很多『稀奇』事兒。這裡的西瓜大的可以長到100多斤,小的卻只有幾兩重就成熟了;西紅柿秧長成了『樹』,可長到一人高,結的西紅柿個子小但卻是密密麻麻數都數不過來;莊稼不種在土裡,只種在水裡也能長得郁郁蔥蔥的,這就叫無土栽培技術。

  棚室溫度常年可保持在20到30攝氏度之間得燒多少煤?村民鄭逢琦向我們介紹說,他們的溫室大棚可不是采用普通鍋爐方式供暖,而是采用國際上十分先進的地源熱泵供暖技術,是利用地下常溫水進行熱量提取,將餘熱充分回收,而後根據需要由末端系統對大棚進行智能化供熱,不但節約能源,而且對周邊環境絕對沒有任何污染。經測算,一個大棚每年可以節約2000噸標准煤,如果按照每噸600元價格計算,僅此一項年可節約費用120萬元。

  村黨總支書記付華廷告訴記者,今年村裡還要完成示范園區二期工程建設,把面積擴大到2.4萬畝,累計需再投入資金1.49億元,到那時日光溫室大棚將達到15萬平方米,專門用來培育反季蔬菜、食用菌和無土栽培作物,到秋收時候,還要建設500畝的果蔬采摘區,游客就可以親自到采摘區體驗采摘和品嘗有機瓜果了。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