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8日訊(閆文秀 記者 楊林川)記者18日從黑河市相關部門獲悉,近日,黑河市政府代表團與俄阿穆爾州政府代表團,在黑河市就共同搞好黑龍江流域春季防凌汛、及時交流防凌汛信息等問題舉行了會談。
會談中,雙邊政府互換了前期黑龍江(阿穆爾河)流域水文、氣象資料,對今年春季黑龍江凌汛形勢進行了分析,一致認為:今年黑龍江(阿穆爾河)上游段可能會產生一般性冰壩,特別在黑龍江(阿穆爾河)淺灘和束狹江段應注意加強監測並實施預防措施。為及時消除存在隱患,保障黑龍江沿岸居民生命財產安全,今年春汛期間,雙方確定了6個防冰壩阻塞的爆破點;同時還商定:在黑龍江水災隱患期,雙方防凌防汛要加強合作、加強信息交換,加強學術交流。
黑龍江自1916年有水文記載以來,共發生20餘次嚴重冰壩,全流域性的冰壩有1960年、1973年、1985年。冰壩發生時造成河道堵塞,下泄徑流被攔蓄,河水出槽,冰排上岸,淹沒農田,摧毀房屋,形成嚴重的冰壩洪水災害.其中,1960年4月24日—5月12日,黑龍江共形成冰壩14處,黑河段出現冰壩4處,5月1日發生三處, 5月2日發生一處.黑河市在這次冰壩災害中,淹地2500?,倒塌房屋30間;1985年4月,由於氣象因素,黑龍江出現了嚴重的倒開江,釀成了嚴重的的冰壩凌汛災害,從洛古河到霍爾漠津共出現冰壩24處,歷時17天,波及大興安嶺、黑河兩地市六個市縣,十五個鄉鎮,一萬餘人轉移。
為了保護黑龍江沿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徹底擺脫凌汛危害,黑河市和俄阿州很早就開始了防凌防汛合作。早在1958年,前蘇聯就曾派飛機營救黑河被困群眾。而黑河市與俄阿州是從1999年纔開始正式建立防凌汛合作機制。1999年4月28日,黑河市政府與阿穆爾州代表團在黑河市簽署了雙方共同搞好黑龍江防汛工作的合作協議,內容主要有四點: ⑴信息交流制度。黑龍江汛期,雙方將互相交換對應水文觀測站的水位、流量資料。如發生冰壩時,雙方互相交換出現的時間和地點,以及消除的辦法;⑵定期會商制度。在每年汛期前及汛期和洪水期,雙方將組織專家會談,磋商,交換信息。⑶結雅水庫泄洪時,阿州將提前向黑河市政府通報水庫泄洪的時間、泄量、以及到達結雅河口上的時間;⑷確定業務聯絡溝通機制。約定每年春夏雙方定期會晤二次。
據了解,自1999以來,黑河市與俄阿州已舉行會談23次,配合俄方進行防冰壩和卡塞預爆破60餘次,有力地維護了中俄界江兩岸人民的和諧安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