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雞西4月20日訊 在創先爭優活動中,雞冠區切實發揮社區黨組織的作用,著力實施『四項工程』,精心打造『四型社區』,努力提昇市域中心區形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形象工程』打造宜居型社區。全區40個社區以打造『宜居社區』為出發點,確立了社區環境衛生、舒適、優美的共建目標,在社區基礎設施建設、衛生和管理上下功夫,打造宜居型社區。東風街道中山社區在今年的『爭創』活動中,加強社區標准化建設,新建500多平方米的一站式服務大廳,設立了居家養老六室一堂,即:學習書畫室、心理諮詢室、健康保健室、圖書室、棋牌室、休息室和老年小食堂,為社區居民提供了舒適的生活環境。全區40個社區中有個社區硬件建設已經達到標准化標准;西山街道西安社區積極與駐區單位開展『共駐共建』活動,與黑龍江技師學院、市委黨校、老乾部局、市水務局等單位聯合開展環境整治工作。組建由社區在職黨員、普通居民、離退休老黨員組成的環境整治小分隊,定期開展淨化、綠化、美化社區活動,累計清除小廣告400餘張,清理積雪和垃圾達200立方米,近50餘噸,為社區居民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在各社區和有關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市域中心區形象煥然一新,街道整齊清潔、小區環境優美……
『平安工程』打造平安型社區。各社區通過實施『平安工程』,建立『五個一』,即:一區、一警、一保安、一支巡邏隊伍、一名治保調解員機制,加強警務、聯防、治安隊伍建設,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利用法制宣傳欄、舉辦法律培訓班、與街道居民住戶座談等形式,加強普法宣傳,提高居民守法意識和安全防范意識,積極編織群防群治網絡,增強廣大居民的安全感。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各社區積極為居民提供法律諮詢、法律援助服務,開展送法進社區和創建安全文明單位、安全文明小區活動,構築安全有效的社區防護網絡,消除社區內不穩定因素,區域內刑事和治安發案率明顯減少。其中,西山街道積極構建西山服務網絡,創建文明平安街道。西山街道黨工委將轄區分成八個部分,成立由各社區班子成員組成的8個巡邏小組,堅持實行社區乾部帶隊巡邏制度和社區民警聯控聯防考核制度,充分發揮治安志願服務者、治安協管員、社區民調組織的積極作用,實現社區路段、小區、企業治安全天候有效巡查,有效制止和預防治安、刑事案件發生。
『文化工程』打造文化型社區。40個社區通過實施『文化工程』,著力打造文化型社區。一是加強社區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健全社區文化活動陣地,倡導文明新風,活躍社區文化生活。向陽街道東山社區黨員義工帶頭組織開展居民文體活動,目前,太極拳、太極劍、太極扇、秧歌隊等活動,已形成規模,形成了鄰裡居家生活『一家親』的良好風氣,社區內互相幫助做好事、和諧相處共發展蔚然成風,呈現出一派平安和諧的新局面;二是廣泛開展科技、文化、教育、衛生『四進社區』活動。組建政策宣傳隊、文藝表演隊、拳劍隊、楹聯協會等50多支文體團隊,定期開展文化活動。其中,東風街道四海局社區的京劇團每年參加全市各種宣傳活動10餘次,他們編排的京劇節目《蘇三起解》、《都有一顆洪亮的心》、《穆桂英掛帥》等節目深受居民群眾的喜愛;三是以文化休閑廣場、紅旗小廣場等為活動平臺,組織開展健身操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四是利用各種節日與駐區單位進行共同聯歡,促進共駐共建。如西山街道康樂社區在市委黨校、市圖書館等駐區單位的支持下,建立起了社區學校和群眾文化室,為居民的學習和接受教育提供了方便。
『愛民工程』打造服務型社區。以服務居民為核心,從健全社區管理和社區服務體系入手,實施『愛民工程』,開展『四知四訪、四個百家、五個一』活動(『四知四訪』即:知社區黨員姓名、知地址、知家庭情況、知黨員思想狀況,生活有困難時必訪、家庭有矛盾時必訪、生產時必訪、去世時必訪;『四個百家』即: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五個一』即:當好一名聯絡員,帶好一幢居民樓,幫好一家困難戶,出好一個金點子,辦好一件社區事),實現了社區和諧共進。開展以『助學、助貧、助殘,扶持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為主要內容的『三助一扶』活動,采取一對一、多對一的方式為困難群眾排懮解難。如西山街道電臺社區定期組織文化宣傳隊伍、醫療健康專家隊伍、就業指導技能培訓隊伍、法官律師隊伍等服務力量,巡回開展社區講堂和各類諮詢專場會,把服務送到群眾身邊,讓群眾在活動中提昇素質。紅軍路紅旗社區春節前夕為下崗貧困家庭孫靜東、周志剛等12戶送去了面粉20袋、大米10袋、豆油4桶,慰問金2000元,並為上述家庭建立了幫貧檔案,建立了長期幫扶機制。建設社區79歲老黨員李德英在活動中積極發揮餘熱,堅持義務為社區群眾服務。社區還開展為下崗人員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務、送崗位的『四送』活動,主動上門為700餘戶困難群眾辦理醫療證,幫助84名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