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在哈爾濱市太平鎮立業村,筆者看到一棟棟蔬菜大棚拔地而起,嶄新的柏油馬路通往田間地頭,來自安徽、上海等地的客商正與這裡的農民簽訂蔬菜訂購單。立業村書記於清富告訴筆者,『我們村有210棟大棚,在用電方面一點都不擔心,27眼機電井、照明和自動卷簾機24小時正常使用,保證了蔬菜大棚的種植需要。預計每棟大棚可為農民帶來1萬元收入,當年就可收回建設大棚的投入。』
道裡區太平鎮立業村是哈爾濱市市郊農業大鎮,多年來以玉米種植和養殖業為主。2010年,哈爾濱市投資4000萬開始打造『一圈兩帶』菜籃子工程,立業村成為10個蔬菜大棚基地之一。開展溫室大棚種植蔬菜,農民心裡算了一筆賬,除去建設大棚、購買種子、用水、用電、人工等成本後、一年一個大棚純利潤在1萬元左右,一年可以種植三茬蔬菜,比種植玉米掙錢多。村民看著種植大棚經濟效益好,陸陸續續搞起大棚種植。立業村5000多戶農民半數以上投資種植蔬菜大棚,一時間,村裡負荷經常過載超容。哈爾濱第二電業局新農供電局得知立業村在建設蔬菜基地用電負荷超載,農民不能正常使用用電設備情況後,主動到村裡了解蔬菜基地未來發展規劃,組織技術人員勘查現場,科學規劃線路半徑,確定供電施工方案,解決大棚用電難題。新農供電局先後為蔬菜基地埋設0.4千伏地下電纜1100米,架設0.4千伏線路400米,10千伏線路450米,新裝變壓器3臺,滿足了該村210棟溫室大棚和塑料大棚抽水、取暖、卷簾機啟動等用電需求。
在農戶湯傳寶溫室大棚內,哈爾濱第二電業局新農供電局員工檢查用電設備。看著馬上可以采摘的嫩綠黃瓜,他幸福地說『今年我純收入可以達到三、四萬元,是去年的三倍,能掙到錢,全靠電業部門,大棚蔬菜種植溫度要求非常高,白天不超過28度,夜晚不低於18度,自動卷簾機和排風機得隨時根據溫度的變化開啟,我只需推水閘、按遮光保溫卷簾機按鈕,一切就搞定。』
據了解,2011年,哈爾濱市農業工作將緊緊圍繞糧食產量和增長農民收入做文章。同時,為解決百姓吃外地菜貴的情況,哈市拿出1億元扶持本地蔬菜種植。為確保百姓『米袋子』、『菜籃子』缽滿盆滿,哈爾濱第二電業局傾心服務,為政府分懮、為農民解難。入春以來,哈爾濱第二電業局成立黨員先鋒隊、志願者服務隊,深入到田間地頭,投入到春耕春灌、護苗保電的工作中,對電區內變電站、輸配電線路進行檢修、消缺,為百姓架設線路、新裝、增容變壓器。截止目前,該局為『米袋子』、『菜籃子』工程共架設、更換線路7200米,新裝和增容變壓器9臺,恢復水井變壓器用電2300臺。出動人員880人次,車輛300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