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盤活』冰城水資源 讓灘涂濕地與城市『共生』
2011-04-20 11:29:06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姜蕊 張鳴霄 劉玉璽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0日訊 在中國北方,從未有一個城市與水如此親近。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哈爾濱河流蜿蜒、地貌多變、濕地灘涂發育,動植物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原貌保存完整。在婀娜多姿的江水孕育下,金河灣濕地、濱江濕地、太陽島濕地、呼蘭河口濕地等以其無可替代的資源優勢,正被哈爾濱人開發、認知,並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濕地效應。

  『盤活』水資源

  松花江乾流自西向東貫穿哈爾濱市,灌溉兩岸土地,孕育哈爾濱,給城市帶來秀美和富饒。從某種意義上說,哈爾濱是因松花江而生,因松花江而發展。我市剛剛制做完成的《松花江哈爾濱城區段百裡生態長廊總體規劃》顯示:目前哈市下轄137個鄉鎮,其中瀕臨松花江的鄉鎮有41個,佔全市鄉鎮總數的30%。

  提及水與哈爾濱的關系,市發改委經濟研究所旅游及文化產業中心主任高振凌分析認為,沿江區域承載著哈爾濱市重要的城市功能。作為南北兩岸聯系的重要紐帶,松花江承南啟北。從城市空間布局結構和功能分區來看,松花江既是城市發展的條件,也是貫穿始終的約束。要把哈爾濱的『故事』講好,最重要的事就是『盤活』水這個冰城人民生存的第一要素。

  灘涂濕地與城市『共生』

  從全國看,很少有其他城市,特別是北方城市,具有如此獨特鮮明的內涵型水生態資源。

  據統計,我市沿江百裡生態長廊規劃范圍內共有15處灘涂濕地,總面積達19748平方公裡。大大小小灘、島20餘個,總面積超過245平方公裡,這些都是『自然生態良好的』灘島型濕地資源。

  目前,我市已經開發及正在開發的濕地有11處,其中有金河灣濕地、狗島濕地、陽明灘濕地、大套子島濕地、三家灣濕地、呼蘭河口濕地、濱江濕地、太陽島濕地、大頂子山濕地、松花江森林公園濕地、月亮湖濕地。這些濕地分別位於我市松北區、道外區、香坊區、呼蘭區、群力新區等區域,覆蓋面廣、路網條件成熟、自然風光旖旎,與城市互惠『共生』。


 

  龍江三分之一魚類在濕地游弋

  走進11處濕地,撲面而來的是原汁原味的野味、野趣和野性。

  《松花江哈爾濱城區段百裡生態長廊總體規劃》編制人員黃利群、許士國等曾對哈市的濕地生態環境進行過詳盡的調查統計。我市城市濕地主要植被群系有烏拉苔草(塔頭墩)、灰脈苔草、漂筏苔草、毛果苔草、水蔥、蘆葦、拂子茅、香蒲、睡蓮、茨藻等,其中國家級保護植物有三種———野大豆、蓮、浮葉慈姑。在濕地保護區內,現有哺乳動物20種,鳥類122種,爬行動物11種。在我市的一些人跡罕至的濕地內偶爾還可見馬鹿、野豬的身影。

  濕地裡最『給力』的,是豐富的魚類資源。據調查,目前我市濕地已查明的魚類有37種,濕地魚類的種類就佔我省魚類總數105種的35%,其中鯉科魚類25種,鰍科3種,此外還有狗魚科、胡爪魚科、?魚科。

  脆弱的生態環境

  區域氣候的變化、水資源過度開發、人類活動的持續乾擾……在哈爾濱人對濕地的概念和功用不甚明朗的年代,灘涂濕地曾一度呈現出中、重度退化。

  據市水務局、北京中水新華國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專業人士介紹,我市部分灘涂濕地退化原因在大尺度上看是因為區域氣候變化引起的降水減少、蒸發增大以及水資源過度開發致使濕地水源補給匱乏、泥沙淤積;在小尺度上是因為人類活動持續乾擾,包括墾殖、放牧、建設等活動,破壞了濕地生態系統結構,造成濕地面積萎縮、植被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土壤含水量不斷減少,甚至沙化。

  所幸,2008年松花江大頂子山航電樞紐投入運行,於灘涂濕地恢復有利的是江水抬昇,便於水利補給。據調查,目前,我市三家子、蒙古圖、蜚克圖三灘濕地大部分常年積水,生物多樣性在充足的水資源滋潤下,正逐漸『復蘇』。

  『濕地復興』不傷一草一木

  去年9月,我市對松花江百裡生態長廊進行了總體規劃,在這份舉足輕重的規劃中,對灘涂濕地的規劃、保護、復興成為重中之重。同時,我市各區也紛紛制定區域內濕地保護區規劃,以期最大限度恢復、保護濕地脆弱的生境。

  在這些規劃中,大到灘島濕地水系改造、鄉土物種培育與外來物種管理、食物鏈補位與生物棲息地構建,小到垃圾箱、標橋的設置,都本著不傷濕地一草一木的原則。作為我市主城區最大濕地的開發、保護『指揮官』,道外區委副書記高超參與了哈東沿江濕地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的編制。據高書記介紹,在哈東濕地保護區內,目前實行2級管理機制,即管理局———管護站———各檢查站———瞭望塔,在保護區人為活動頻繁處將樹立至少100個標志牌,標志牌上的文字主要是昭示規定、規則,宣傳規章制度,提示人們濕地旅游的注意事項。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