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東北網4月21日訊 題:『瘟神』克星於維漢----記我國克山病防治泰斗、中國工程院院士於維漢(上)
記者 岳雲雪
|
於維漢院士 |
克山病,是一種驟然發作,多在數小時或一兩日內死亡,且發病人數多,死亡率高的地方性心肌病。據史載,克山縣張雲輔屯(今光榮村)在1935年冬死亡70口人。當時,由於原因不明,人們便因此命名為克山病。其實這種病不僅限於克山,黑龍江省乃至全國很多省的農村均有此病發生,老百姓稱它是『快當病』、『羊毛疔』、『攻心翻』。1941年,此病在克山縣北部各村蔓延,死亡近300人。1953年,控制和消滅克山病,對於醫學界還是一項新課題。
古語雲:大醫精誠。精者,醫術高明;誠者,醫德高尚。『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勿避險巇、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唐代孫思邈言簡意賅地道出了何為『蒼生大醫』。
身為心血管病和克山病專家的於維漢,運半個多世紀之仁心、妙術,詮釋了一位當代『蒼生大醫』的傳奇經歷……
|
1978年,於維漢在黑龍江省富裕縣進行膳食調查。資料圖 |
三十二年消滅克山病,締造世間奇跡
點燃一支香煙,78歲的呂永玉老人坐在炕上,向記者講述發生在多年前那個克山病大爆發的年代……
1935年,克山縣一些農村發現一種原因不明的心髒疾病,短短幾年間就連續爆發了三次。這種病驟然發作,患者多在數小時或一兩日死亡,且發病人數多,死亡率高。因當時在克山縣突發,因而被稱為克山病。
每逢大流行的時候,一個冬天一個自然村村民三十、五十人的死掉,有的連死帶走就『黃屯兒了』。真可謂『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其實,這種病不獨在克山纔有,我國東北、華北、西南等16個省300多個縣的部分農村也都在遭遇『瘟神』。
1953年冬,年僅30歲的哈爾濱醫科大學副教授於維漢隨省克山病醫療隊來到克山縣。一到鄉下,於維漢挨家挨戶查看病人,不知疲倦地晝夜奔忙,診斷治療,搶救病人。當時,剛到病區的於維漢還沒真正認識到克山病的可怕。
作為最後一任秘書,張立君常會陪於維漢院士聊天,可當談及一場難忘的救援時,於維漢便會望著窗外沈思許久。
1954年,一遲姓村民家女主人因克山病死去,一個月後,孩子和爸爸又都得了克山病,於維漢在炕上抱著孩子,孩子用微弱的聲音祈求:『大叔,救救我爸。要是我死了,就把我埋在媽媽的身邊。』炕下跪了一地的村民,求於維漢救救這一家,經過十幾個小時的搶救卻無力挽留年幼的生命,他抱著孩子泣不成聲,年輕的於維漢第一次感覺到自己的無能為力。
『孩子,不要怪叔叔無能,沒能留住你,我一定會找到這個「瘟神」!』這一次生命的瞬逝觸動了年輕的於維漢。
頭場雪,小年前後到次年3月份,是克山病的高發期,也是於維漢最忙碌的時候。於維漢在一些病區應用過樟腦注射療法搶救急型克山病,有時一個病人一天竟用上百支甚至上千支樟腦注射液,而療效甚微。期間,他還用過昇壓藥物和冬眠藥物,效果也不理想,死亡率仍很高。經過反復比較、推敲、探索,在1957年,於維漢試用葡萄糖代替樟腦,采用亞冬眠適當補液的辦法,搶救急癥病人,此舉收到意外效果。
『1958年12月,於維漢在克山縣北合村果斷地把100毫昇葡萄糖和一個劑量的冬眠1號注射到重癥病人那立民的靜脈裡,病人即刻消除了惡心反應,心慌的村民們臉上頓時露出了笑容。』克山縣防疫站工作人員楊登嶺想起當年的防治成功還面帶笑容。
從此,於維漢提出並應用於臨床的亞冬眠和適當補液療法就成為搶救治療急型克山病人的通用療法,急型克山病的治愈率遂由30%提高到95%,這是克山病防治史上的一大突破。
在長期防治實踐中,於維漢還找到服用毛地黃治療慢型、亞急型克山病的方法。經臨床治療,75%以上的患者心力衰竭可得到控制。此後,他又總結出服用毛地黃和改善膳食結構的結合療法,使克山病不但可以醫治,還可以根治。
1953年至1985年,於維漢與『瘟神』進行了30餘年的生死對決,他常年在克山病重病區奔波,救治患者、調研。經過艱辛努力,以勇敢、叡智拯救了困擾我國黑、吉、遼等16省區309個縣(旗)、1.24億病區人口,使病區徹底擺脫了克山病魔的侵擾。
|
為表達對於維漢院士的感激之情,原光榮村在村裡立起了一座豐碑。東北網記者 岳雲雪攝 |
五十年潛心鑽研地方病堅持不懈
1953年冬,於維漢參加克山病搶救,他受命於『危難』之際,堅定地選擇了地方病防治事業,奔赴我省克山縣農村的重病區,開始了制伏瘟神的戰斗。這一仗一打就是半個世紀。
50年來,於維漢一直本著從頭開始,從調查研究開始,從搜集第一手材料開始的精神,進行著科研工作。
張立君告訴記者,『於維漢同助手們跑遍了黑龍江省的各個病區,同時輾轉於遼寧、吉林、內蒙古、山西、陝西、甘肅等地的百餘縣市辦班、講學;普查了60多名各型克山病患者,由他主持的屍體解剖多達500例,動物實驗更是做了上千次,纔取得了第一手材料。』
『記得那是1964年,於維漢在富裕縣繁榮鄉建起了克山病防治觀察點,在偏僻病區搞實驗研究,當時條件很差,設備又短缺,他便因陋就簡,試驗室就是舊倉庫,試驗臺就是豆腐板做。沒有低溫水箱就利用冬天的低氣溫,沒有電燈就用蠟燭照明,就這樣在冰冷屋子裡通宵達旦地研究實驗。』每談及於維漢搞研究的場景,原克山病研究所所長康保安都會熱淚盈眶。
|
原克山病研究所所長康保安談及於維漢眼睛濕潤。東北網記者 岳雲雪攝 |
『為了研究克山病,他差點賠上了性命。』學生關振忠哭著講到。
1974年冬天,於維漢從病區趕赴齊齊哈爾參加地方病研究討論會,但當時僅有的一名司機正在外出工作,為不耽誤在會上的發言,他便讓有些駕駛經驗的學生關振忠開車,可由於冬季雪大路滑,車子突然翻到了溝裡。
『看到汽車頂棚的鐵杠壓在了於老師的後頸部,眼看著他的臉由紅變紫,不能呼吸。我拼命的向上抬起那個鐵杠,纔將奄奄一息的於老師救了出來。』關振忠言語中還帶著緊張。
由於脊椎傷情嚴重,於維漢被送進醫院,躺了兩個月,可就是在醫院的這兩個月他一刻也沒有休息,躺在病床上查閱資料,堅持研究克山病的防治。
五十多年來,於維漢把一個又一個瀕於死亡邊緣的克山病患者救活。在遼闊的松嫩平原上,不管刮『大煙泡』,不管零下三四十度的嚴寒,他就這樣沒有白天、深夜的工作、搶救病人。
彈指間,半個世紀過去,於維漢的腳步,走遍黑龍江省各個重病村屯及全國許多病區,搶救無數重病患者,為研究防治克山病奉獻了一生。
一生心血提煉出別樣輝煌
『我這一生,如果沒有兒時的那種家庭氛圍,不可能養成我的那種求知求勝的欲望;沒有戰爭的突發,我也不會改變志向去學醫;如果沒有導師的指引,我也不會把目標定在醫學研究上;如果沒有來到哈爾濱,我也不會研究克山病……這許許多多的如果改變了我一生的道路,卻成就了我另一番事業,人的經歷有時就是這麼有意思。』臨終前,於維漢平靜的話語道出了他這一生坎坷不平的經歷。
刻苦奮斗的背後,隱藏著多少的遺憾和辛酸,又怎是這寥寥數語能表達的。
五十年來,於維漢院士一直致力於克山病的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1984年,他主持領導了由7省市、17個防治科研單位組成的歷時三年的雲南楚雄克山病綜合性科學考察,進一步推動了全國的克山病防治工作。
原來每年有千百人發病死亡的黑龍江省,自1991年以來再也沒有急性克山病發生,克山病得到根本性遏制。
1979年以來,於維漢先後15次赴日、美等國家參加國際會議和學術交流。他在東京心肌病國際學術會上發表的論文受到高度評價。於維漢院士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國際心肌病學者的關注。
『於維漢院士是克山病防治泰斗,不愧於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哈醫大人的驕傲,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他為我國乃至世界醫療衛生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於維漢院士身上體現出科研創新的精神、無私奉獻的精神、鍥而不捨精神、心懷大愛的精神都是我們永遠取之不盡的源泉,他的精神影響著不同時代的人們。』言語間,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楊寶峰充滿敬佩。
作為上世紀中葉克山病戰役中不屈不撓的領軍人物,於維漢用自己半個多世紀的真誠與執著實踐了『大醫精誠』的優良傳統。直至今天,於維漢仍是那些他曾救助過並已成功治愈的克山病患者心中響當當的時代英雄。醫學領域的進步或許對人類產生的影響是最直接的,在更多的像於維漢一樣的專家們的努力下,相信二十一世紀的人類社會將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