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東北網4月21日訊 題:『蒼生大醫』於維漢——記我國克山病防治泰斗、中國工程院院士於維漢
記者 岳雲雪
古語雲:大醫精誠。精者,醫術高明;誠者,醫德高尚。『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勿避險巇、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唐代孫思邈言簡意賅地道出了何為『蒼生大醫』。身為心血管病和克山病專家的於維漢,運半個多世紀之仁心、妙術,詮釋了一位當代『蒼生大醫』的傳奇經歷……
跪著治病的『於大爺』
1935年11月,在黑龍江省克山縣發現70口人不明原因死亡後,20年來,每到冬季,都會有大批村民因這種疾病很快死去,村民們都害怕這個『瘟神』找到自家。
這是1958年冬天的一個夜晚,應該是北方農民歇冬過小年的時候,但一股不祥的氣氛卻正慢慢籠罩黑龍江省一些村屯。
據克山縣衛生防疫站工作人員楊登嶺回憶,一天半夜,正在熟睡中的於維漢接到村民求救電話,他連忙帶上搶救設備奔赴病人家中。當時是冬季,外面刮著呼嘯的北風,於維漢冒著零下40度的嚴寒,午夜騎車趕到幾十裡外的病人家中。
當時病發的是個7歲大的小女孩,小女孩臉色蒼白,蜷縮在炕上,不停地嘔吐。於維漢見狀顧不上暖暖凍僵的雙手,連忙為病人診治,可小女孩病情加重已經昏迷不醒,於維漢就一直跪在炕上進行搶救,就這樣於維漢跪在炕上搶救了幾個小時,病人病情纔稍有好轉,當於維漢想從炕上下去時,跪麻了的雙腿已經不聽使喚,一下癱倒在炕沿邊。
多年來,於維漢常常趕幾十裡、上百裡去病人家,為搶救重患,他常幾天幾夜不休息,實在困得受不了就蜷在病人身旁瞇一會兒,餓了甚至連農村人都無法下咽的餿飯、冷飯他也能充飢。病區村民不再把他當成醫生、教授,在病區的農民口中,於維漢的稱謂發生著顯著的變化,從最初的『於醫生』『於教授』到後來的『老於』『於大哥』『於大爺』……
『我從來不叫他於教授,自小就叫他「於大爺」,是他救了我母親的命,他就是我的親人。』今年49歲的富裕縣繁榮鄉豐田村村民呂會玲堅定地說。1953年至1985年,於維漢常年在克山病重病區奔波,救治患者、調研,與『瘟神』進行了30餘年的生死對決。
離家數月,妻子難辨眼前『農村大漢』
1953年,第一次到鄉下,於維漢這個從小接受日式貴族學校教育的年輕人穿了一身『奇裝異服』——黑皮夾克外面披著美國軍用剪絨大衣,頭戴『戰斗帽』,足蹬高腰大皮靴,肩上還挎著一只雙筒獵槍……年邁的克山縣村民這樣描述於維漢的『格格不入』形象。可自從1953年防治克山病時起,於維漢大約每年有七八個月時間在農村病區奔波,為病區農民防病、治病,時間久了,於維漢與當地村民打成了一片。
一年,於維漢又是在病區忙碌了大半年後纔回家。剛進家門,妻子徐岸明被眼前的這個1米80的大漢驚呆了。『他當時頭戴狗皮帽子,身穿黑色夾襖,留著連毛胡。我真的沒認出來那就是我的丈夫。』於夫人略顯激動。『他告訴我,在病區沒有熱水,洗臉的水冰冷刺骨,剃胡子需要花時間燒熱水,睡覺時間都沒有,也就顧不上形象了。』
『他真的是沒有時間睡覺。』於夫人的眼眶濕潤了。『一次半夜,於維漢坐著雪爬犁去搶救病人,途中於維漢睡著了,當快到病人家中時,發現於維漢不見了,便沿路往回尋找,結果發現他躺在雪地裡睡著了。』
當記者問及於夫人這麼多年於維漢都不在身邊,有沒有埋怨過他。於夫人平靜地回答:『這麼多年來,他都在忙著搶救病人,我也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對他,沒有怨恨,只有心疼。』
頭場雪,小年前後到次年3月份左右,是克山病的高發期,也是於維漢最忙碌的時候。愛人生兩個孩子,他不在眼前,母親患心肌梗塞住院病逝,他也不在。
在克山病高發年代,新年春節是克山病多發季節,也是防治人員最緊張的時刻。每逢春節,於維漢總是留在病區堅持巡診搶救,就這樣從1953年起,於維漢在病區數個村屯同農民一起過了28個春節。病區的村民都稱他是『百姓的教授,百姓的好醫生』。
|
||
|
|
為後人留下清晰的跋涉足跡
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人類最朴素的心願。然而,為了他人的生命和健康,於維漢以旺盛的熱情,不知疲倦地奮斗了半個多世紀。
從1953年起,於維漢的人生、事業、榮譽和奮斗就與克山病聯系在了一起,他因防治克山病而取得巨大的成功,哈醫大及哈醫大克山病研究所也因他而名聲鵲起。
或許,站在一棵大樹面前,人們常常贊嘆那壯碩的樹乾和繁茂的枝葉,而看不到深深紮在泥土裡、默默向大樹輸送營養成分的須根。其實,樹有多高,根就有多深。而對於一個人來說,根就是理想、信念、品格、情操。
悠然間,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當風華正茂、英俊瀟灑的於維漢變成了今天功勛卓著、學貫東西的大科學家。於院士曾說的一句話至今仍像黃鍾大呂般縈繞在他學生的耳畔:『我從事克山病治療研究已經半個多世紀了,消滅克山病是我追求的事業,我無怨無悔,自覺生活充實,盡了自己的全力。確實感覺到工作者是美麗的,尤其是和大家在一起工作是愜意的。』
於維漢在病逝前這樣對他的學生講:『科技進步了,受益的是全人類,值得我欣慰的是,在我曾經走過的路上還有很多年輕人將繼續走下去。』
『於院士直到生命的最後,仍在心系他熱愛的事業。我真想再看到哈爾濱醫科大學的綠色濃陰下能出現於院士那大步流星、精神健朗的身影,一直做他的學生。』於維漢的學生關振忠不捨的訴說。
省委書記吉炳軒在慰問於維漢的夫人徐岸明教授時所說:『於院士為我國克山病的防治建樹曠世奇功,他把自己的全身心都奉獻給了華夏兒女,可謂防治地方病的醫學泰斗,他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敬仰,一代大醫,實可難求!
於維漢這位當代的『蒼生大醫』,以他的學養、智慧、品格,在人類醫學史上書寫出了輝煌的篇章。於院士走了,沈甸甸的悲痛重壓在人們的心頭。但他心系生命、執著刻苦、熱愛生活、心存大愛的巨大精神財富時刻指引著後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