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洪江教授分析青年人胃癌高發原因。 東北網記者 王蕊攝
東北網4月27日訊(記者 王蕊 梁鐫文 吳萌) 『近年,胃癌的總體發病率有下降趨勢,但令人擔懮的是,青年人胃癌患者逐漸增多。據國外文獻報道,青年人胃癌佔胃癌總數的2.01%,而我國的數據卻高達7.6%。』哈醫大三院胃腸外科副主任宋洪江教授在接受本網采訪時擔懮地說道。
年輕人患胃癌人數呈上昇趨勢
據宋洪江解釋說,而目前每年新發現胃癌患者約40萬,佔世界胃癌發病人數的42%。好發年齡為40-60歲,30歲以下的胃癌患者被稱為青年人胃癌。據國外文獻報道,青年人胃癌佔胃癌總數的2.01%,而我國的數據卻高達7.6%,青年人胃癌患者呈逐年上昇趨勢。
年輕人不良生活、飲食習慣是患病主因
為什麼青年人胃癌會不斷增多呢?宋洪江解釋道,這多與年輕人不良的生活習慣有密切關系,過量吸煙、飲酒和飲食不當都已成為青年人易患胃癌的重要原因。
目前,許多青年人有嗜煙、酗酒的習慣,但他們往往會忽略過量吸煙是青年人易患胃癌的重要原因之一,煙霧中含有多種有害物質是導致青年人胃癌的主要因素,如3、4-苯並芘、砷、鎳、芳香胺等,而經常過量飲酒,致使胃部受到乙醇的惡性刺激,容易引起胃部慢性炎癥,進而使胃粘膜發生不典型增生,最終導致胃癌的發生。
宋洪江還表示,許多青年人是獨自在外生活,經常在外就餐,而餐廳的部分蔬菜常洗不乾淨,當中仍含有大量殘餘農藥、催長劑、催熟劑、化肥甚至激素,長期食用會對胃、肝產生有害的刺激;還有一部分人嗜好熏烤或醃制食物,當中含硝酸鹽較多,也可誘發癌癥。據統計,嗜好熏烤、醃制食物或『麻辣燙』類飲食的青年人胃癌發生率比其他人群高出4倍以上。
另外,據宋洪江介紹,生活無規律、工作和生活壓力大導致精神緊張也是誘發胃部疾病的原因之一。
青年人胃癌多為晚期癌癥
『在臨床的診斷和治療中發現,青年人胃癌多屬晚期病例。』宋洪江表示,年輕人精力充沛、體力強,融入工作或激烈的環境中容易忽視身體的不適,也認為做胃鏡檢查很麻煩、很痛苦,經常是隨便吃些胃藥或獨自『對癥治療』;同時,醫生對青年人胃癌警惕性也不高,片面認為年輕人很少患胃癌而延誤了治療。
除去青年人對病情的忽略,由於他們新陳代謝旺盛、腫瘤增殖快、易於早期轉移,惡性程度高,手術切除率僅為22%—24.6%,而5年生存率為12.4%—15.7%,與老年人相比治療明顯要差。在確診的青年人胃癌中,分化最差的粘液腺癌佔了50—60%,是老年胃癌的3—6倍,年齡小於20歲的患者,80—90%是粘液腺癌,這直接影響到青年人胃癌的治療效果。
據宋洪江介紹,在胃的惡性腫瘤中,95%是腺癌,多發生於胃黏膜層。胃癌的演進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即從慢性胃炎、胃腺體萎縮、胃黏膜腸腺化生、異型增生到早期胃癌、進展期胃癌、胃癌周圍浸潤及遠處轉移。如果能在早期癌及癌前期病變階段前發現患病,就可以將胃部腫瘤消滅在『搖籃』裡。而目前,胃癌早期發現卻是困難重重,絕大多數是由於早期胃癌患者無任何癥狀,即使部分已處於進展期胃癌,也缺乏胃癌特異性的臨床癥狀與體征,缺乏兼有高靈敏度和特異性的腫瘤標記物,常規體檢很難掌握胃癌的線索。另外,胃鏡檢查具有一定的不舒適和費用支出,在我國尚未被列入常規體檢的范圍,導致許多患病人群聞之色變,最終延誤病情發展。
警惕胃癌『信號彈』 及早檢查、就醫
那麼究竟青年人有哪些癥狀後需要警惕患有胃癌,並接受胃鏡檢查呢?
宋教授介紹說,首先長期伴有消化不良癥狀或消瘦、貧血、黑便、鎖骨上淋巴結腫大等臨床癥狀者,應首先找專科醫生諮詢,或者決定是否做胃鏡。另外,40歲(吸煙者35歲)以上的人群,有胃癌或其他腫瘤家族史者、消化道息肉病史者、慢性萎縮性胃炎尤其是伴有腸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反復幽門螺杆菌感染病史者、無論良性或惡性疾病施行過胃大部切除術後者,以及其他特定高危人群如部分腫瘤抗原指標出現異常者,均應定期體檢,接受胃鏡診查,頻率可依據不同的情況,1至2年進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