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自2009年4月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啟動以來,在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各地各部門積極行動,齊心協力,落實責任,加大投入,建立機制,克服了改革起步階段的種種困難,基本醫療保障面大幅擴大,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取得新進展,醫藥衛生運行長效機制初步建立,三年醫改任務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自4月24日起,本網將推出系列報道,著重宣傳各地、各部門在醫改方面取得的成效,為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為建設和諧龍江、幸福龍江作出更大貢獻。
東北網4月30日訊(記者 顧碩)近年來,黑龍江省醫療救助工作以『服務醫改全局,促進惠民利民』為中心,以『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為工作宗旨,逐步形成了制度銜接合理、資金來源穩定、救助模式科學、管理運行規范的醫療救助格局,有效緩解了困難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基本醫療保障問題,成為社會救助體系和基本醫療保障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來,各級財政共投入城鄉醫療救助資金19.58億元,共救助城鄉困難群眾373.5萬人次,資助248萬城鄉低保、五保供養對象等困難群體參加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醫療救助在基本醫療保障體系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得到充分顯現。
多層次醫療救助格局基本建立
為切實滿足困難群體不同方面、不同類型的醫療需求,黑龍江省各地不斷創新發展醫療救助形式和內容,從最初的大病救助,拓展形成了目前以資助困難群眾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基礎,以住院救助為主體、門診救助為主體,以醫療優惠為輔助,以慈善援助、愛心醫院等為補充的醫療救助體系,從多角度、多渠道解決困難群眾看病就醫難題。
如哈爾濱市建立了『日常救助和住院救助相結合,醫療救助和醫療保險相銜接,政府救助與社會互助相聯動』的醫療救助模式,構築起五道醫療救助保障線,極大地提高了醫療救助效果;大慶市建立了市、區(縣)和社區(村委會)『三級服務、三級互動、三級保障』的立體化、全覆蓋、多功能的服務平臺,並投資1400多萬元成立了市愛心醫院,對低保對象醫藥費和治療檢查費減免40%-60%;蘭西縣組織低保、五保、重點優撫對象進行免費體檢,並對檢出患常見慢性病的困難群體實施500元的門診救助;寶清縣專門出臺了重特大疾病救助實施辦法,實行聯合醫療救助工作機制,對符合重大疾病醫療救助對象,開闢綠色通道,民政、衛生部門和醫保部門簡化工作程序、定點醫療機構免費提供專家會診,最高救助限額3萬元。
醫療救助水平逐年提昇
隨著國家和省級城鄉醫療救助資金的逐年增加,黑龍江省各級民政部門幾次修改完善醫療救助政策,切實提高了醫療救助水平和救助力度。
目前,全省已有90%以上的縣(市、區)取消了住院救助起付線,50%以上的縣(市、區)取消了住院救助病種,全省住院救助比例由20%提高到30%,封頂線由4000元提高到5000元,最高封頂線已達到3萬元,困難群眾享受醫療救助水平增幅30%。
醫療救助程序更為簡便
為體現醫療救助救急、救難、簡便快捷的特點,切實提高醫療救助的時效性,方便困難群眾及時就醫,在原有門三級審核救助程序的基礎上,積極推進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服務,即救助對象醫療終結出院時只需支付個人自付費用,在享受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的同時,醫療救助費用由定點醫院墊付,定點醫療機構定期與民政、財政部門結算墊付的醫療救助資金。
目前。黑龍江省有哈爾濱、牡丹江、佳木斯等5個市(地)本級和延壽、杜蒙等16個縣(市)實行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部分市縣探索實行了醫前救助,使困難群眾參夠住得起院、看得上病。為有效推進這項工作,省民政廳下發了推進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工作的通知,提出今年6月底前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覆蓋全省所有市(地)本級,今年年底前覆蓋省農墾總局和50%以上的縣(市),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共用、結算同步、監管統一的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信息化管理。
醫療救助管理日趨規范
各地在推進醫療救助工作的同時,注重抓好規范化管理和基礎建設,省級先後同臺了醫療救助實施方案和救助基金管理辦法,地方多次調整救助辦法,建立了醫療救助檔案管理制度、數據統計信息按季度上報制度、醫療救助人員定期回訪制度、公開公示制度、資金發放監審和錯辦責任追究制度等,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促進了規范化建設。
今年是省委、省政府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關鍵之年,省民政廳將會同有關部門出臺《進一步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的指導意見》,明確『十二五』期間醫療救助總體工作目標,進一步擴大救助對象范圍,全面取消住院救助起付線和病種,提高醫療救助比例達到50%以上,完善六位一體醫療救助體系,全面實行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服務,實現醫療救助與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的無縫銜接,全方位、多角度保障困難群體醫療權益,為全省困難群眾實現『病有所醫』目標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