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自2009年4月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啟動以來,在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各地各部門積極行動,齊心協力,落實責任,加大投入,建立機制,克服了改革起步階段的種種困難,基本醫療保障面大幅擴大,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取得新進展,醫藥衛生運行長效機制初步建立,三年醫改任務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自4月24日起,本網將推出系列報道,著重宣傳各地、各部門在醫改方面取得的成效,為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為建設和諧龍江、幸福龍江作出更大貢獻。
東北網5月1日訊 (記者 顧碩) 大慶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關注民生問題,把解決困難群眾的醫療困難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不斷完善豐富醫療救助政策,由最初的重大疾病救助發展到現今的『五位一體』救助體系,救助范圍不斷擴大,救助標准不斷提高,經過四年多的努力,已經形成了科學系統的醫療救助體系,使醫療救助工作有了新的提昇。
提高救助標准,完善醫療救助制度
2010年1月1日起,大慶市結合醫療制度改革,逐步形成了較為系統的、完善的城市『五位一體』醫療救助體系,從資助低保對象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分類實施門診定額醫療補貼、住院治療救助、慢性病門診治療救助到突發事件應急醫療救助,涵蓋低保對象醫療需求全過程。提高救助標准,在醫療保險報銷基礎上,最高救助比例由原來的25%達到現在的50%,最高限額也由過去的10000元提高到現在的20000元。擴大救助病種范圍,將精神疾病和器官移植納入救助范圍,大病種由最初的12個提高到現在的40個。開展慢性病門診救助,對19種慢性疾病的低保對象予以門診醫療救助,最高救助標准5000元。
截至2010年年底,共資助市區城市低保對象118704人次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救助資金543.87萬元;救助城市低保對象186987人次,救助資金4081.06萬元。對農村低保對象和五保對象,在支出419.53萬元資助149896人次參加新農村合作醫療的基礎上,住院治療享受同城市低保同等待遇,累計159073人次得到救助,支出救助資金3456.56萬元,再次實現了專項救助政策『城鄉一體化』。
整合醫療資源,搭建服務網絡
經過四年多的創新發展,大慶市逐步形成了市、區(縣)和社區(村委會)『三級服務、三級互動、三級保障』的立體化、全覆蓋、多功能的服務平臺。
在市級層面,確定了油田總醫院、哈醫大五院、龍南醫院和中醫院等8家市級定點醫院;在區(縣)級層面,將各區(縣)政府的所屬醫院確定為服務低保群眾的愛心醫院,並投資1400多萬元成立了大慶市愛心醫院,定期對低保對象進行體檢,對醫藥費和治療檢查費減免40%-60%,建立低保群眾的健康檔案;在定點醫院開設綠色處方,實行『兩免五減』的優惠政策,即免收掛號費、診查費,減收10%藥品費、20%手術費和床位費、50%處置費和大型設備檢查費;在社區層面,將分布在各社區的113個衛生服務站作為醫療救助網點,全部面向困難群眾開展服務。
開展便民服務,提高規范化管理水平
鄉醫療救助的各項內容,依托城市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網絡和新農合管理網絡,各項資金流轉都通過個人醫療保險賬戶劃撥,一站式結算,既方便了群眾,增強了資金使用准確、安全系數,提高了工作的規范化程度。依托低保工作平臺,高效貼近服務,醫療救助工作社區低保工作組織實行社區代辦制,依托現有的低保組織體系,在低保審批、核查的基礎上,實行社區首問代辦制,從申請救助到完成審批只需要4個工作日。
大慶市構建的『五位一體』醫療救助體系、高效的醫療服務網絡和快捷的便民服務有效地滿足了困難群眾不同層次的醫療需求,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困難群體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困境,同時,也極大地緩解了當前困難群眾的看病貴和看病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