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11日訊 壯大接續產業,實現經濟轉型是大慶市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內容。『十一五』期間,大慶市科技部門深入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大力推進國家、省、市有關政策的落實,不斷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力度,科技事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大慶市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上昇到49.1%。未來5年,大慶將科技對經濟發展貢獻率的目標鎖定為54%。
201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千億
截至2010年末,大慶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1000億元,實現增加值280億元,分別比上一年增長24.3%、21.4%。大慶高新區已成為大慶市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基地。全市累計實施省級以上火炬計劃項目194項,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已發展到455家,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80家,高新技術產品達到208種。
過去5年,大慶市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引進建設高等院校8所,引進培育科研院所及分支機構81家,擁有省部級以上檢測中心10個、工程技術研發中心15個、中試基地4個、重點實驗室43個、博士後科研工作(流動)站8家,全市科技人員達到11.5萬人。全市已累計取得專利授權8600件,其中發明專利佔17%。
『十一五』以來,大慶市累計實施各級星火計劃項目145項,建設農業技術和品種推廣示范基地15個。全市民營科技企業已發展到1435家,產值超億元的企業32家,年實現技工貿總收入近236億元,年投入研發經費佔企業銷售收入的3%,培育出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
2015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鎖定2500億元
未來5年,大慶市將加快實施『技術創新八大行動計劃』,認真落實『廳市科技共商』議題,以發展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中心,以加大科技投入和制定積極的鼓勵政策為手段,鼓勵科技創新,大力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為實現大慶科學、和諧、跨越發展提供強有力科技支橕。
科技工作將通過『一二三四』工程,打造一個中心、突出兩個重點、推進三個轉變、實施四個工程,大幅度提昇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能力,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增長速度,提高科技進步貢獻率,大幅度增加R&D(研究與開發)經費比重,從科技上推動創新型城市建設。
一個中心,即與國內外50所大學院所合作,儲備高端技術,形成校、企、研、介、金合作模式,把院校的科技成果、企業需求的技術都納入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打造科技服務的『阿裡巴巴』。
兩個重點,即重點推進高新技術和生物產業,重點加強品牌培育。未來5年,科技部門深入推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新型園區建設,高新技術企業、新型商業模式企業、價值鏈高端企業將分別達到1000家,孵化創新型企業將達到1000家。到2015年,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10家,新增培育省級以上品牌200個。
三個轉變,即市本級科技項目向支持重大科技項目轉變,科技立項向全年申報批次審批轉變,工作方式向主動設計開發項目、爭取上級政策資金支持轉變。千方百計推進科技的支橕和引領作用,加快大慶市經濟轉型。
四個工程,即科技共商工程、科技園區提昇工程、科技典型示范工程、科技普及工程。去年11月末,省科技廳與大慶市政府確立了『廳市共商』機制,簽訂了『創新型園區、石油石化產業基地、生物產業、創新服務體系建設』合作協議。
未來五年,大慶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5%,到2015年實現2500億元以上。新增科技型企業500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10家,創新型企業達到100家。銷售收入50億元至100億元企業達到5家,10億元至50億元企業達到15家,億元以上企業達到50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品牌和企業。全市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4%以上。
到2015年,全社會R&D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提高到2.5%,企業R&D經費支出佔全社會R&D經費支出的6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R&D投入要達到企業銷售收入的5%以上。
到2015年,全市新增登記科技成果400項,實現年均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100項,形成規模經濟效益的應用技術成果轉化率達到70%,技術交易額累計達到2億元。
到2015年,專利申請量突破1500件/年,授權專利數累計達到1.9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數佔總量的20%以上。全市專業技術人員達到12萬人,從事科技活動人員達到8萬人,R&D人員達到4萬人。省部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研發中心達到30家,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達到10家。民營科研機構達到200家。培養和引進創新型人纔分別為200人和20人,全面提昇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能力。
到2015年,建成結構優化、布局合理、機制完善的開放型區域自主創新體系,大慶市綜合科技實力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2011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力爭1500億元
今年,大慶市科技工作將實施『千百萬創新行動』,即取得專利1000件,實施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00項,組織10000名科技人員進產業、進項目、進企業、進基層。
深入開展『雙走進,雙發布』活動,服務產業項目建設。今年大慶科技部門將走進30個園區、100戶企業,幫助解決具體問題100件;走訪大學院所50所,至少與30所大學院所建立合作關系,儲備科研成果5000項。開展校企對接活動10場次,發布對接項目1000項,爭取簽約100項;組織1萬名科技人員進園區、進企業、進鄉村、進社區、進項目,宣傳和推廣科技知識。進入企業和科研院校,尋找500項技術需求,發布5000項科技成果,至少要實現100項科技成果轉化。
今年,大慶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將實現1500億元,增加值400億元。生物企業力爭發展到170家,實現產值200億元。加強品牌培育工作力度,全市新增省級以上著名商標8件,省級以上名牌產品10個。
實施科技共商工程,力爭與所有縣區簽訂共商協議。實施科技示范園區工程,推進高科技特色產業園和農業技術推廣示范基地建設,選擇具有一定產業基礎和區域特色的工業園區給予重點扶持。實施科學技術普及工程,力爭全年舉辦各類科技培訓活動100次,培訓農民3萬以上。實施科技典型選樹工程,加強科技宣傳,營造尊重知識、尊重創新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