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9日訊 記者從哈市農委獲悉,根據市民舉報,9日,農委聯合多部門對哈市『豆芽村』——香坊區紅星村大房身屯的豆芽生產廠家進行了清查,在現場發現了促豆芽生長的添加劑和藥品,繳獲的疑似問題豆芽已送哈市質監部門檢測。
『這家改賣饅頭了,這家關門歇業了……』剛離開一個月的哈市市民小李,再次回到曾經工作過的香坊區紅星村大房身屯時,這裡的變化之大令他驚詫:昔日紅火的豆芽加工廠杳無人煙,老板也都不見了蹤影,曾經喧囂的『豆芽村』如今變得靜悄悄的。
18日,生活報刊發的關於冰城無根豆芽的報道,讓小李想到了『舊地重游』。『這裡是我打過工的地方,乾了一年多,實在看不下去老板昧著良心生產毒豆芽,纔選擇了離開。』今年24歲的小李說,他是我省加格達奇人,自小家境貧寒,但父母一直教導他不能做害人的事。他向記者反映哈市豆芽加工情況的初衷就源於此。當日,在小李的指引下,記者一行人對冰城『豆芽村』進行了探訪。
記者探訪:多處豆芽作坊關門或轉項
驅車40分鍾,記者與小李來到哈市香坊區紅星村大房身屯,小李打工的豆芽加工廠就在這個屯裡,這裡有七八家豆芽加工廠,每日向外運輸幾千斤豆芽,因此被成為『豆芽村』。『往常這個時候,屯裡停滿了大大小小的貨車,都是運送豆芽的,今天卻沒有看到。』小李對記者說。
進到屯裡尋找豆芽加工廠時,認識小李的村民告訴他:『這裡前幾天被查了。』隨後,小李帶著記者在幾條小巷內穿行,路上鮮有行人,家家大門緊閉。『這裡原來都是做豆芽的,大一點的叫加工廠,小一點的就是家庭式的作坊,小作坊生產的豆芽送往加工廠,與加工廠生產的豆芽一起往外銷售。』小李一邊帶著記者往前走一邊說。在一處院落前,小李停住了,昔日豆芽加工點的鐵門上竟然寫著:『今天開始賣饅頭。』記者敲開大門,詢問是否有豆芽賣?一位中年女子說:『查得這麼緊,現在誰還敢做豆芽呀?我們後院做豆芽的南方老板前幾天全家都回老家了。』
隨後,小李又帶記者去了幾處豆芽加工點,卻發現不是轉項經營就是關門歇業了。附近居民告訴記者,從上個月開始,加工豆芽的廠子就陸續搬走了,前些天有執法部門來查處,剩下的幾家也都關了。
村民:無根豆芽以前成車往外運
拿起地上的一個噴壺,小李告訴記者:『豆芽剛出芽就得用噴壺往上噴藥,一直到豆芽完全長成,一天要噴兩遍,噴的東西都是老板配好的,氣味特別難聞。』
『我們這裡的人都知道豆芽有問題不能吃,開加工廠的人大部分是從南方來的。』一位村民告訴記者,一般豆芽最少七天纔能長出來,可這裡的豆芽長三四天就能往外賣了。
『幾乎每條巷子裡都有生產豆芽的,冬天是豆芽的銷售旺季,每天天不亮,一車車的豆芽就被送往哈市朝陽大市場、橫道街中心市場等批發市場。基本上每家作坊每天能出幾百斤豆芽。』一位姓劉的村民對記者說。
知情者:『加料』後豆芽產量翻倍
采訪中一些村民說,雖然現在豆芽加工點都撤了,人都找不到了,但很可能風頭一過,又換另外一批人來村子裡租房子做豆芽,『因為利潤太大了』。
一名曾在豆芽加工點工作過的村民告訴記者,豆芽加藥後產量會翻倍,一天的利潤在千元左右。『正常一斤綠豆只能發出5斤豆芽。添加各種藥後,每斤綠豆能發出11斤到12斤豆芽。』
回頭望去,『豆芽村』依然寂靜,可不知這種寂靜能持續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