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光(左)和宇航員景海鵬 |
![]() |
李光向孩子們展示火箭模型 |
![]() |
李光和孩子們在中國空間研究院參觀月球車 |
![]() |
李光在發射火箭模型 |
東北網5月20日訊 自幼喜愛手工制作,工作之後有十餘項發明獲國家專利。幾十年間,自費30餘萬元用於制作航模、車模等,令哈市中小學的科技制作水平,在中國民間有了一席之地。他,就是癡迷科普20餘年的李光。
今年49歲的李光,是哈爾濱青少年科技體育協會的秘書長。5月18日,記者慕名采訪了他。
『我自小就喜歡動手制作一些小東西。』李光說,小時候幾乎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冬天看到別的孩子滑『腳蹬子』,他就找來木板和鐵絲做成了『腳蹬子』;看大人在院外夾『板杖子』他就過去幫忙;看到別人家有『礦石收音機』,他就買來零件自己動手裝了個『礦石收音機』。
高中的時候家在農村,那時李光參加了縣裡舉辦的飛機模型制作培訓班,但是沒幾天,這個培訓班就解散了,這件事讓他難受了好幾天。一次,李光在雜志上看到前蘇聯的一張科幻圖片:一種大型飛船可以乘坐300餘人,空留時間長達半年,飛船上的火箭發動機深深吸引了他。打那以後,李光就開始注意收集有關火箭方面的資料。
大學畢業後,李光被分配到哈市一所學校擔任團委書記。工作之外的時間,他全部用來制作汽車模型、飛機模型。這期間,李光還與哥哥合作,發明了節水裝置、時間控制器、汽車剎車裝置、警用防爆服開關等,這些都先後申請了專利。但是,他的所作所為,被當時的領導認為是『不務正業』。
2001年,李光放棄了省級重點中學的科級職位,被以引進科技人纔的名義調到哈爾濱市香坊區教育局校外辦,任科技視導員。從事普及學校青少年科技活動,雖名正言順,但工作真正開展起來,阻力還是很大。妻子對他的工作也不太理解,『你自己愛好就自己玩唄,乾嗎非讓人家的孩子也來參與,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李光卻說:『科普活動可以開拓孩子的視野,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怎麼是影響孩子學習呢?』至此,他更加熱心輔導那些熱愛科普活動的孩子們了。沒有活動場所,他就自己掏錢,租了一個車庫,帶領孩子們在那裡制作模型,搞小發明、小創造。
李光還向學生們提出了『發明在我身邊』的口號。
根據他的指導,孩子們在全國各類科技體育大賽上獲獎,李光所帶領的團隊不僅獲得過多項個人冠軍,還獲得過全國車輛模型比賽團體冠軍和全國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公開賽團體冠軍。從2000年至2009年,李光多次帶領學生參加全國各類青少年科技體育比賽和科技創新大賽,在比賽中獲獎近百次。使原本處於全國倒數的哈爾濱中小學科技制作水平,一下躍昇到前幾名,令全國同行刮目相看。特別是當大家聽說,李光為了青少年科普活動全是自掏腰包時,紛紛豎起大拇指,稱他是『全國科普活動民間第一人』。
由於科技體育工作突出,李光先後被借調到各級體育及科技部門,從事組織青少年科技科普活動,被哈工大附中等學校聘為校外科技輔導員。幾年來,他以長征運載火箭為原型,仿制了大小數十種火箭。其中,最大的火箭高4米,全國絕無僅有。在北京航天城,李光為航天專家現場表演了自己制造的火箭模型發射。從發射、昇空、彈頭分離、多傘分離,一氣呵成。現場的火箭專家們看到這樣的場面,紛紛向李光表示祝賀。『這是班門弄斧啊,當時緊張得要命。但是,一進入工作狀態,我就忘記了一切,就同平時工作一樣。為了這次表演,在家演練了上百次,要確保萬無一失!』李光這樣說。
由於在科普活動中的突出貢獻,李光所在的協會被中國宇航學會任命為中國宇航小技師培訓黑龍江省培訓站,先後有200多名中小學生獲得了宇航小技師初級證書。小技師們不僅學習航天知識,還學會了制作航天火箭模型,並且在各自學校的運動會上進行了航天火箭模型發射表演。
2008年6月28日,在哈市科學宮進行了『少年宇航技師』導師與青少年科技體育輔導員的培訓。中國宇航學會全國『少年宇航技師』認定活動組委會辦公室,正式認定哈爾濱市青少年科技體育協會為『全國少年宇航技師考核培訓站』的掛牌單位。
2009年8月8日是全民健身啟動日,25名宇航小技師代表在黑龍江省體育場發射了288枚他們制作的火箭模型,引起轟動,受到廣泛贊揚。從2009年至今,李光多次帶領學生前往北京航天城、太原和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參觀衛星的發射和制作過程。
從事科普活動20餘年來,租活動場所、拉運設備、搞實驗,為一些學校航天科普活動免費辦航天科普講座並發射航天火箭模型,李光自費投入了30餘萬元。『為讓更多的孩子掌握科普知識,提高動手能力,我癡迷航模20年不後悔!』在采訪將結束時,李光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