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2011雪城熱點面對面:木業產業期待破繭成蝶
2011-05-24 09:22:49 來源:東北網-牡丹江晨報  作者:隋文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柴河林業局儲木場的木材儲備充足。

  化蝶——現狀所迫

  東北網牡丹江5月24日訊 牡丹江木材流通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倪繼科在談到加快發展木材深加工業,確保木材三年不出省這一話題時,神情嚴峻且迫切。他表示,我市木材以從俄羅斯進口為主,而且,很多木材企業多是把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木初加工成板材,或是鋸材後就銷往南方,產品的附加值相對較低,過埠增值效益不突出。

  記者找到了一組發展數據,正說明了這一問題:2008年到2010年,牡丹江市木材深加工總值佔隋文超 市木材加工總值比重分別為:4.9%、10.87%和14.14%,雖然我市木材深加工總值呈逐年上漲趨勢,但其佔我市木材加工總值的比重還不到兩成,對於一個以木業為支柱產業的城市來說,過埠效益低的危機已經顯現。

  據了解,牡丹江市木材深加工業缺少在國際國內知名的品牌,且生產的主要產品大多以『貼牌』為主,企業只能賺取少量的『加工費』。雖然我市域內有各類木材加工企業1600多家,但大多規模較小。據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截至2010年底,全市木材經營、加工等年銷售額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總計132家,其中,有28家企業處於虧損狀態。其餘大多數中小木材加工企業,生產設備、技術落後、產能低下,且分散經營。粗加工多,深加工少的特點,使得我市木業產業利潤、利稅大量流失。

  在這種環境下,加快對『發展木材深加工業,確保木材三年不出省』這一課題的研究和破解,對牡丹江市來說十分迫切。倪繼科表示,如果實現木材三年不出省,我市提出的到2015年,全市林業總產值達到200億元,形成木材精深加工、人造板、家具、地板等六大產業集群,林產品加工業實現產值140億元以上,同時,實現林業國家合作化、品牌主導化、產業集群化和布局合理化這一林業發展目標就不會遙遠。更重要的是,木材深加工,不僅能增加產品附加值,實現過埠增值,它在增加我市稅收,拉動我市經濟發展方面也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還能增加就業機會,帶來提昇城市整體競爭力等社會效益。

  成長——基礎穩固

  破解課題,已是當務之急;破解課題,我市也具備了一定的基礎。

  木業產業是牡丹江市的傳統支柱產業,近年來發展較為迅速,且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截至2010年底,全市有各類木材加工企業1600多家。其中,知名企業投引資規模不斷加大,大亞集團、瑞典宜家等國內外知名木材加工企業已入駐我市各開發區。同時,形成了以恆豐紙業、大宇制紙等企業為代表的,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群,擁有規模以上企業13家,資產35.7億元。

  木業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市場不斷擴展。牡丹江市生產的高檔仿古實木家具、實木地板等系列加工產品,已出口到日本、歐美、東南亞、韓國、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木材加工企業銷售收入、利潤也在逐年增長。據統計,牡丹江市木材加工業銷售收入從2008年的64.16億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148.65億元。企業利潤收入從2008年的0.93億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7.57億元。同時,牡丹江市木材加工業在全省同行業中的地位也在迅速提昇,區位優勢日益顯現。其產值佔全省同行業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22.2%提高到2005年的28.1%,按目前的增速,2011年將達到35%以上。

  與此同時,牡丹江市木材加工業品牌效應不斷提昇。2009年,牡丹江市被授予『中國國際木業之都』稱號,牡丹江市木業產業在全國乃至世界都佔據了一席之地。目前,牡丹江市正努力成為中國的『地板之都』,大自然木業、林海商聯等企業研發的市場緊缺、技術密集、附加值高的高檔實木地板、復合地板,在全國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我市作為『中國地板之都』的影響力越來越強。

  產業發展上,近兩年,木材加工業,特別是木材深加工業正成為我市縣域產業投資的第一重點領域。目前,僅縣(市)各經濟開發區的在建、擬建木材精深加工項目就達148項,總投資額將達到37.2億元。先進的精深加工業,正逐漸成為我市木材行業的主導。

  自然條件上,牡丹江市林木資源豐富,全區森林覆蓋率達68%,活立木蓄積量達2.2億立方米,佔全國的1.6%。此外,牡丹江市周邊200公裡半徑內每年可采伐的各類木材達200萬立方米左右。與牡丹江市接壤的俄羅斯遠東地區是世界上唯一尚未充分開發的森林資源寶庫,木材蓄積量達223.1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45%,其中,成熟林和過熟林木材蓄積量近百億立方米。每年通過牡丹江市綏芬河口岸、東寧口岸進口的各類俄羅斯木材平均在700萬立方米左右,佔全國和全省進口俄羅斯木材總量比例的21%和86%。從上述情況看,我市加快發展木材深加工業,確保木材三年不出省,已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和條件。

  阻礙——內外兼具

  破繭,也不得不認清牡丹江市木業產業所面臨的困難。

  據市商務局有關工作人員調查了解,目前,牡丹江市木業發展正受資金、物流、環境等幾方面制約。首先是配套金融服務跟不上,企業普遍缺乏資金支持。我市木材加工企業每年需囤積2—4次木材,一次性采購支出大,導致流動資金周轉不暢。而主要資金渠道——國有商業銀行信用貸款的門檻卻越來越高,同時,其它金融機構的創新、衍生產品開發落後,無法對眾多木材加工企業形成有效資金支持。

  此外,牡丹江市物流等相關產業配套體系尚不完善,難以形成木材加工龍頭企業的行業拉動效應。據了解,在南方木業產業發達地區,木制品生產企業聚集,主要原因就是配套企業集中,物流配置合理,到物流中心一次就能買到所需的木材、油漆、皮革等原材料及輔料。目前,我市雖然引進了很多知名品牌企業,但配套企業未及時跟進,只有少數幾家本地企業兼做配套。其餘配件仍需從南方運來,給企業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

  目前,木材加工業的發展環境也有一定限制。近年來,隨著國家林業產業政策的調整和『天保』工程的實施,每年地產木材的采伐量、供應量在逐年減少,木材加工企業相應地對俄羅斯進口木材的需求在逐年增加。但自2007年起,俄羅斯大跨步分梯次地提高原木出口關稅,國內對俄木材進口成本不斷上漲,導致進口數量急劇下降且供應極不安全穩定,這對我市木業企業衝擊較大。

  破繭——合力攻堅

  針對牡丹江市木業發展面臨的問題,牡丹江木材流通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倪繼科表示,在政府宏觀引導,實行可行的政策和措施的同時,企業自身也要從根本上壯大實力。

  具體講,首先應加大對牡丹江市木材加工業的金融扶持力度。國有商業銀行應在扶持民營龍頭、中小木材加工企業方面,推出更深入、更便捷的金融服務,木業企業還應在政府指導下主動尋求與其它金融機構合作的機會。

  同時,加緊建設『國家級木材儲備集散基地』項目,為木材加工業提供穩定安全的原材料供應,並促成數個木材加工集中區域的形成,變區域市場為全國市場——網絡電子交易,並通過擴大木材生產加工整體產能,來實現『原木不出省』、就地加工增值。圍繞『木材儲備集散交割中心』的建設,將最終形成數個集木材交易、木材加工、木材及木制品銷售等在內,融貿易、加工、金融、物流、信息流等為一體的大型木材加工集中區域,達到我市木材產業實現合理布局、資源有效配置等目的。在木材加工集中區域內,則應加大政府經濟宏觀調控和政策扶持的力度,將木材落地與後續加工緊密銜接,並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淘汰落後產能。力求獲得最大的木材過埠經濟效益。

  發展木業產業,也不能不加快完善物流服務體系。當前,作為牡丹江市木業產業主要運輸渠道,公路運輸存在的公路收費站等提高了企業原料、成品的運輸成本。建議實行『一卡收費』、『綠色通道』等管理辦法,取消不合理的物流阻礙。同時,加快建設陸海聯運大通道和整合多方物流資源,與俄羅斯方面建立起互惠共贏、長期穩定的合作機制,降低企業物流運輸成本。

  行業發展,需要行業整體的努力,所以,我們可以功能完善的社團組織行為來推動對下游市場的開發力度,即通過推進行業協會建設,最大化提昇木材加工附加值。對外可采取『聯合銷售』的模式,以我市木材加工業整體品牌形象進入市場,提昇牡丹江市『木業之都』的品牌度和木材加工業的整體知名度。

  當然,企業自身也要致力於壯大實力。如有針對性地引進技術裝備等硬件,同時注重引進各地的優秀專業人纔以及開展相關培訓,搞好新產品和有影響力、競爭力的優質產品開發,深入挖掘自身潛力發展木材深加工等。

  憑借雄厚的基礎和自身優勢,通過外部輔助與自身努力,不斷提高木材深加工度和過埠增值率,如此一來,我市木業產業定會早日實現破繭成蝶、振翅高飛的夢想。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