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麻辣串湯裡竟加瀉立停 專家:這種湯料反復煮沸易致癌
2011-05-25 08:21:41 來源:生活報  作者:仲亮 王妮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十字街上的一家麻辣串小吃攤

  連日來,記者在哈爾濱市街頭看到,幾口放滿紅油辣椒且沸騰的不鏽鋼盆,一個液化氣罐,芝麻醬、陳醋、辣椒油等調料和各式串好的涮品就是一個麻辣串小吃攤的全部家當,如此麻辣串攤位在冰城街頭隨處可見,食者雲集,場面頗為火爆。然而,盡享『美味』的同時,這樣的食品對身體有啥危害?制作的背後有多少秘密?一名曾經營過麻辣串生意的商販向記者自曝:麻辣串其實就是循環湯料煮人造食品,從原料到制作衛生安全都無法保障。

  生活報5月25日訊 近兩年,哈市街頭小吃最火爆的當屬麻辣串,男女老少皆愛,天氣轉暖時,總能看到一群人圍坐在麻辣串小攤周圍,享受『美味』。殊不知,這種街邊小吃衛生最沒保障。從原料到加工,層層埋下衛生安全隱患。普通消費者只圖一時好吃,根本不會注意到其背後的隱懮。而衛生和工商管理部門對這種流動性強的小吃攤監管難免留有空白,規范管理街頭小吃迫在眉睫。

  十幾人同一鍋裡撈串吃

  22日20時,記者來到麻辣串攤位較為集中的南崗區十字街進行暗訪。這裡的麻辣串小吃攤有五家,記者來到一家小吃攤,還沒走近,一股辛辣的氣味撲鼻而來。

  『老板,再加五串貢丸。』此時,十多個人圍坐在幾口不鏽鋼方鍋前,撈出已經煮熟的涮品,蘸著芝麻醬和辣椒油,吃得酣暢淋漓。

  記者看到,在麻辣串攤位旁邊的一個桌子上,裸放著已經串成串的丸子、蔬菜,厚厚的一層油漬掛在不鏽鋼方鍋邊,芝麻醬裝在一個大塑料瓶裡,攤位旁邊到處散落著用過的竹簽。為了防止乾鍋,每隔十多分鍾,老板就用掛滿油漬的水瓢舀滿暗紅色的湯料往鍋內添加,看到串不夠了,老板隨手抓起串,放進鍋裡。  

  老板自誇說,每天晚上五點多出攤,生意好的時候凌晨纔收攤,六七個小時能賣出七八百串。『你家有衛生許可證和健康證嗎?』記者問。『你看這一片出麻辣串攤的誰家有啊。』老板回答。

  怕吃壞肚子 湯裡加止瀉藥

  『我們煮的麻辣串,自己從來不吃,因為這東西太髒了。』曾經在十字街經營過麻辣串的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麻辣串的湯料並不是熬制的,用麻辣塊兌上清水煮沸就可以。通常情況下,150克麻辣塊兌1000克水就是中辣的湯料,如果配制加麻加辣的湯料無非多放點麻辣塊,反之微辣的少放些。

  『這種麻辣塊在很多食品批發市場都能買到,10斤麻辣塊纔35元。吃串的都是學生,他們也吃不出來,只要夠麻夠辣就行。』劉女士說。 劉女士說,街邊賣麻辣串的商販,幾乎沒有一家有執照、衛生許可、健康證的。每家進貨渠道和價格都差不多。為了降低成本,保證一鍋湯能多用幾天,或防止變質的肉丸將食客吃壞肚子,很多商販還在湯裡加止瀉藥。

  『特別是夏天的時候,如果麻辣串保存不當,很容易變質,只要把瀉立停磨成粉末,然後加在湯料裡面,這樣一般就不會出現顧客吃完拉肚子或者不舒服的情況了。』劉女士坦白地告訴記者,她也在湯料裡放過瀉立停。

  簽子不洗循環使用

  『簽子都不洗,第二天接著用。』劉女士告訴記者,商販們為了降低成本,麻辣串所用的簽子每家都是循環使用的。這些簽子一直用到不能用了或者斷了纔扔掉。

  關於串麻辣串的方法,劉女士很乾脆地回答了記者:『直接用手。』至於蔬菜,只在盆裡浸泡一會,拿出來直接串。

  『麻辣串煮的肉丸根本不是肉做的。』劉女士說,街頭麻辣串的貢丸、魚丸、蟹棒等丸類涮品,在任何農貿市場、海鮮批發市場都能買到,這種丸子就是被人們稱作是人造食品的東西。 

  『丸子成分是啥,咱也沒研究過,總之只要是便宜就行。』劉女士說,商販為了降低成本,購買丸類涮品時,通常選擇價格比較便宜的。每斤肉丸子的批發價通常為7元左右。『一斤牛肉起碼要15元,而一斤牛肉丸子卻只賣7元,笨想也不是牛肉做的。』 

  專家:湯料反復煮沸易致癌

  據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一位專家介紹,價格低廉的魚丸、蟹棒等食品,都是人為將多種食品添加劑混合加工而成的一種人造食品。譬如,人造蟹肉棒的主要成分是魚糜、淀粉、蟹味精、蟹香精等輔料,說得通俗一些,這種丸子就是將各類添加劑用淀粉揉成團,就成了麻辣串所用的丸子。這種含各種添加劑的食品,對人體健康百害而無一利。 

  另外,對於湯料有害的成分暫且不提,僅反復煮沸的湯料就能產生致癌物質。

  專家建議:如此危害身體健康的食品,市民應該遠離。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