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自2009年4月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啟動以來,在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各地各部門積極行動,齊心協力,落實責任,加大投入,建立機制,克服了改革起步階段的種種困難,基本醫療保障面大幅擴大,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取得新進展,醫藥衛生運行長效機制初步建立,三年醫改任務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自4月24日起,本網推出系列報道,著重宣傳各地、各部門在醫改方面取得的成效,為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為建設和諧龍江、幸福龍江作出更大貢獻。
哈爾濱市完善醫療救助體系 努力提高醫療水平
建立『4+1』的城鄉醫療救助體系 醫療救助模式『四個轉變』 為了提高醫療救助水平,哈爾濱市建立了『4+1』的城鄉醫療救助體系。所謂的『4』是指參保參合救助、日常救助、住院救助和機構救助,『1』是指慈善援助參保參合救助。 通過對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和農村五保戶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由各級政府全額資助需個人繳費部分,使這些城鄉醫療救助對象在就醫方面有了第一道保障線。將城鄉醫療救助對象按照其家庭類別分別給與每人每年100元-200元不等的日常醫療救助,這成為城鄉醫療救助對象的第二道醫療保障線。 [詳細]
哈爾濱市實現醫保全覆蓋 讓群眾享醫改成果
實現醫保政策全覆蓋 讓群眾能看病、看好病 哈爾濱市積極推進建立醫療保險長效機制,不斷加大政策制定和調整力度,逐步擴大醫療保險覆蓋范圍,陸續突破了原有政策壁壘,以『無障礙參保』、『提待減負』、『弱勢傾斜』作為突破點,使醫療保險惠及范圍不斷擴大、醫療保險項目報銷范圍逐步增加、統籌基金支付比例大幅度提高。 醫療保險改革啟動初期,哈爾濱市醫療保險參保對象僅面向城鎮職工。為使更多群體享受到醫改成果,哈爾濱市陸續出臺政策,將政策覆蓋面擴大到個體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征地農轉非人員、進城務工人員、城鎮居民等群體。[詳細]
大慶市努力構建科學醫療救助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