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松花江治污後水質改善魚豐蚌現 市民享受垂釣樂
2011-05-27 09:30:15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葉勇 朱曉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7日訊 日前,市民老李花3元錢在九站公園買了8個河蚌,老李說,這東西小的時候總能在江邊撈到,但已經很久沒見到活的了,沒想到在江邊遛彎竟然看見有賣的,還這麼便宜,就買了幾個。老李說,松花江水好了,纔會讓河蚌有了自己的生長環境。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江邊老頭灣附近,見到在江邊垂釣的市民一字排開,幾乎一個挨著一個。每個人的魚簍中,都有幾十條魚的收獲。在體育碼頭旁,有幾十年垂釣經歷的宋河說,他家住道裡區愛建社區,前些年,自己為了找『窩子』在江裡釣魚,去過江北的金河橋、小木橋,還去過呼蘭河和二水源,但每天的收獲都不多。宋表示,當時也曾在九站公園沿江釣過魚,但總是空手而歸。直到這兩年,江裡的魚『突然』多了,離家不用太遠就可以下竿釣魚了。說話間,宋頻頻起竿,幾條七八厘米長的小鯽魚被裝進魚簍。據了解,每天像宋河一樣到江邊垂釣的市民越來越多,這都源於近些年來松花江水進行治理後,水豐魚多的結果。

  在九站街街口,前些天每早都會有漁民出售各種各樣、大小不一的魚。由於25日禁漁期開始,售魚者已經不見了。市民劉輝對記者說,上周曾花20元一斤的價格買過4條?花,家裡老人吃後說,江魚的味道就是好。劉介紹,前幾年,吃江魚可是件奢侈事,魚的種類少,價格也特別高。可今年,漁民不光打上來鯰魚、鯽魚、鯉魚,連多年不見的大河蚌也經常能見到。

  昨天,正在江上檢查工作的市農委漁政處副處長薛軍表示,治污後水質改善、人工放養增多、漁業執法力度增加都是母親河魚密度增加的原因。十餘年前,松花江素有的『三花五羅』已很難看到,近幾年隨著水質的改變,鰲花、?花、雅羅等已經偶有出現。

  昨天,記者在市環保局了解到,我市松花江污染防治工作於2006年開始。當年就清查、整改了重點污染企業179家;2007年,二級保護區內所有排污口被取締;2008年底,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項目全部開工;至去年底,24個治污項目全部完成、23個污水處理廠全部建成,日污水處理能力達151.8萬噸。目前,在累計投資近26億元的大力治理後,松花江乾流出境水質主要污染指標累計降低12.9%,基本達到國家三類標准。

  薛軍說,為了保護漁業資源,從5月25日至7月10日是禁漁期,漁業執法大隊將大力打擊非法捕撈等行為,但根據法規,作為體育項目,市民可以在江邊享受垂釣快樂。此外,薛還說,由於前幾年松花江水污染相對嚴重,一些污染物仍沈於江底,而河蚌主要以食用江底淤泥生存、且無法分解排泄,因此市民盡量不要食用。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