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9日訊 5月1日,新修訂的《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正式實施,公共場所『禁煙』號角全面吹響。在公共場所『禁煙令』實施了近一個月後,日前《哈爾濱市防止二手煙草煙霧危害條例》在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二審。然而,仍有部分市民擔心,公共場所『禁煙令』是否能夠收到預期效果。
日前,我市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了對《哈爾濱市防止二手煙草煙霧危害條例》的第二次審議。該條例報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後,我市成為全國推動『二手煙』防控立法的首個城市。據了解,我市這次出臺的《條例》中明確規定,在所有的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公共場所完全禁止吸煙。此外,一些青少年活動中心和婦幼保健兒童醫院、兒童福利院室內外場所;醫療衛生機構、公共文化場所、體育場館,商品批發、零售業場所,旅館等也要嚴防二手煙傳播。
5月31日是世界第24個無煙日。記者在此前對我市各大公共場所走訪時發現,公共場所對目前已經實施的『禁煙令』態度截然不同,有的嚴格遵守,有的形同虛設,有的缺乏告知。采訪中,很多市民對《哈爾濱市防止二手煙草煙霧危害條例》十分期待,但仍有部分市民認為,公共場所能否全面禁煙除了立法之外,還要看相關執法部門的執法力度。
記者調查———
『禁煙令』待遇不一
日前,記者對我市的一些商場、酒店、醫院、網吧、KTV進行了走訪,探究已經實施了近一個月的『禁煙令』在我市的執行情況。
5月22日,記者來到我市南崗區一家大型商場,商場內顧客熙熙攘攘,記者沒有發現有人吸煙。記者向一位售貨員詢問:『商場內哪裡可以吸煙?』售貨員回答:『商場內禁止吸煙,顧客想吸煙只能到商場外面。』記者又向其他幾名售貨員詢問哪裡可以吸煙,得到的答復均是如此。但記者在該商場防火通道的樓梯間裡卻發現了幾個煙頭,顯然有人曾經在這裡吸煙。
隨後,記者又來到道裡區一家大型海鮮批發市場,在這裡依然沒有看到有人吸煙。二樓的一家業戶告訴記者,市場內禁止吸煙。如果吸煙被商管人員發現,業戶就要受到處罰。記者問:『要是業戶的煙癮犯了又該怎麼辦呢?』這名業戶說,有些人忍不住了就到樓梯間裡去吸。在樓梯間果然發現地上有幾十個煙頭,此時一名市場的工作人員從此經過記者向其詢問:『市場內不是禁止吸煙嗎,地上怎麼會有這麼多煙頭?』這名工作人員解釋說:『市場內的確禁止吸煙,可是有些業戶煙癮比較大,他們會躲著管理人員到這裡吸。』
我市一些酒店對『禁煙令』則表現得置若罔聞。5月23日中午,記者來到道裡區上海街上的一家酒店,在這裡看到很多用餐的顧客都在吸煙。一位女士被鄰桌幾個正在吸煙的顧客嗆得一直咳嗽,可那幾個人仍然我行我素,絲毫沒有熄滅香煙的意思。記者對一位服務員說:『公共場所不是禁止吸煙嗎,那幾個人怎麼還在吸?』服務員告訴記者說:『我們這裡為顧客准備了煙灰缸,顧客可以在這裡吸煙。』記者隨後又走訪了其他幾家酒店,結果看到每家酒店內都有很多顧客在吸煙。而針對酒店內禁止吸煙的質疑,服務員的回答如出一轍。『吸煙是顧客的自由,我們沒有權利去管。』
醫院可以說是所有公共場所中最不該吸煙的地方,可是記者在我市幾家大醫院的住院處裡都發現了吸煙者。甚至有的醫院在樓梯間的窗臺或地上,竟然放著供人掐滅煙頭的瓶子。每個瓶子內至少都有幾十個被人吸剩下的煙頭。一家醫院的保潔員說,與其讓吸煙的人將煙灰和煙頭扔的滿地都是,還不如給他們准備一個瓶子,讓他們將煙灰和煙頭都扔在瓶子裡,這樣打掃起來也方便。
采訪中記者發現,幾乎所有的網吧和KTV都允許顧客吸煙。不僅如此,他們中的大部分還都在店內出售香煙。記者在一家網吧向工作人員詢問:『這裡可以吸煙嗎?』『可以。』網管隨口回答。『這個月開始不是不能吸煙了嗎?』記者又問。網管一臉茫然,說:『不知道,我們這兒可以吸。』記者看到,這個網吧面積百餘平方米,一半左右的人桌上都擺著煙盒,其中一些正叼著煙打游戲。『您知道網吧不能吸煙嗎?』記者問一個男孩。『沒有吧,這不都在吸嗎?』男孩回答。記者在一家KTV看到,幾名顧客從進入店內選房時就一直在吸煙,直到他們進入包房也沒有工作人員出來勸阻。在這家KTV的超市內,記者還看到貨架上擺放著各種香煙。
市民建議———
像治理酒駕一樣禁煙
許多市民在接受采訪時認為,公共場所『禁煙令』起到了一種明示作用,讓許多默許吸煙的灰色區域在法律上成為真正的禁區,並提醒煙民在公共場所不能為了滿足自己的喜好而影響他人的健康及他人對公共環境的喜悅感。為了讓公共場所『禁煙令』能夠真正做到令行禁止,市民建議采用一系列可操作性強的細化配套措施來支持。
市民關先生認為,許多公共場所,如網吧、餐廳等等,大都出售香煙,即使不出售香煙,服務員也會代客人去買。賣煙已經成了這些場所一部分收入來源,相當於給了煙民一種允許吸煙的暗示,因此對禁煙自然也就不積極。關先生打了個比方,網吧禁止售賣香煙,在網吧上網的人游戲正打得上癮,也許不願意跑出去買煙,尤其是夜裡,久而久之,也就放棄了抽煙的念想。餐廳禁止售賣香煙,服務員也不提供代買香煙的服務,食客們正大快朵頤,也沒有人願意大老遠出去買煙,最後也就從心理上逐漸打消在餐廳裡吸煙的想法。
市民劉女士稱,與『禁止吐痰』不同,禁煙不能僅僅貼告示,而應像酒駕一樣出重拳,狠罰幾次就能起到提示作用。『「酒駕」喊了多年也沒人理,為啥現在治理效果好,就是因為有警察執法,違者罰款拘留,甚至追究刑責等強力措施的配合。在公共場所禁煙也是同樣道理。』
市民馬先生認為,督促公共場所執行『禁煙令』,可以考慮把板子打在公共場所身上,如果發現有人在公共場所吸煙,或者該場所沒有掛出明確的禁煙標識,可向相關部門舉報這些場所並給予處罰。這樣的話,公共場所也就自然會想招兒禁煙了。
社會反思———
『禁令』何時有令長行
采訪中很多人表示,此次實施的『禁煙令』很可能會遭遇此前國家曾出臺的『禁筷令』和『限塑令』一樣的命運———隨著時間流逝,不了了之無人再管的尷尬局面。
『禁筷令』始於2007年,強令禁止餐廳使用一次性筷子。『禁令』剛開始實施時,衛生監督、工商等部門聯合出動執法,沒收重罰,一次性筷子很快就『銷聲匿跡』了。但沒過多久,相關部門不查了,一次性筷子又大搖大擺地走上了地攤和路邊小飯店。
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試圖從源頭上限制塑料袋的使用。這份被稱為『限塑令』的通知明確規定:『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當年『限塑令』一下,的確風起雲湧效果立現,不少企業做公益活動免費送給市民環保袋,一些塑料制品廠銷量大減,被迫關張或轉產。但兩年後,『一切從終點又回到了起點』:用量最大的農貿市場仍然塑料袋滿天飛,街頭餐飲攤販仍然在用塑料袋套餐具,『禁塑令』仍在堅持執行的就是超市、大商場。
我們衷心地希望『禁煙令』不要像『禁筷令』和『限塑令』一樣,在剛實施時形成一股強大的社會壓力,隨後就不了了之無人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