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30日(記者 楊林川)到『十二五』未,黑龍江省森林面積增加11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達到18.15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也將由『十一五』期間的45.2%昇至47.3%。這是記者從30日在哈爾濱市召開的全省森林資源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獲悉的。副省長呂維峰出席會議並講話。
會議指出,限額采伐、憑證采伐是森林法確立的一項重要制度,對有效保護、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發揮了重要作用。雖然我省『十二五』地方林業年森林采伐限額比『十一五』期間減少了119.5萬立方米,減少16.2%,但限額的結構更加科學、合理。降低了主伐、天然林采伐、國有林采伐比重,加大了撫育采伐、人工林采伐、集體林采伐力度。全省絕大部分單位按森林經營方案編制限額,把采伐方式和數量已落實到山頭地塊,首次實現了采伐限額與森林經營方案的統一,將徹底改變造林容易采伐難的現象。各地要嚴格執行限額采伐、憑證采伐制度,森林經營單位要依照上級下達的木材生產計劃和批准的森林經營方案進行經營管理,各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執行伐前撥交、伐中檢查、伐後驗收等監管制度,堅決制止無證采伐、越界采伐、異地采伐、『拔大毛』、超強度采伐等現象的發生,切實保護好森林資源。
會議要求,國務院批復的《全國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是我國第一個中長期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林業要發展,必須有林地作保障。通過編制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把現有的林地依法固定下來,把可用於發展林業的其他土地依法規劃並落到實處,這是林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各地要高度重視,強化領導,按照全省的統一要求和部署,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組織專業技術人員,迅速開展工作。要以編制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為契機,利用遙感等先進技術,結合人工現地調查,對本地的森林資源進行一次徹底清查,摸清底數,為規劃編制提供科學、准確的依據。要遵循依法依規、統籌協調、因地制宜、科學決策、注重實效的原則,依據《全國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綱要(2010-2020年)》確定的任務、目標,按照國家林業局制定的《省級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編制指導意見》和《縣級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編制要點》,以及全省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工作方案和技術方案,全面開展規劃編制工作,確保質量。要廣泛征求國土資源、財政、發展和改革、交通、水利、農墾等部門的意見,使規劃更加科學、合理。力爭要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省級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的編制,年底前完成縣級規劃編制任務。
會議強調,林地是林業的『家底』,是林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要把加強林地保護管理做為『十二五』森林資源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務來抓,一刻不能放松。要在編制好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的基礎上,認真貫徹執行國家下達的『十二五』佔用征收林地定額,實行嚴格的林地用途管制制度,對工程建設項目佔用征收林地要嚴格把好審核、審批關,保障國家基礎設施及公共建設使用林地,控制城鄉建設使用林地,限制工礦開發佔用林地,規范商業性經營使用林地,禁止國家發布的《禁止用地項目目錄》中的項目佔用征收林地。要堅持專家評審制度,使佔用征收林地的審核、審批更加科學、規范。各地要克服困難,加大力度,盡快完成集體林權證的頒發工作。今後沒有林權證一律不得頒發林木采伐許可證。要切實加強國有森林資源流轉管理,除省林業廳批准的試點單位外,其他任何地方、任何單位都無權實施任何形式的國有森林資源流轉。未經批准已經實施流轉的,必須糾正,造成國有森林資源資產流失和破壞的,要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要認真貫徹執行擔保法和《財政部關於規范地方各級政府部門舉債和擔保承諾行為的通知》(財預[2010]437號),嚴禁地方政府以國有森林資源資產為抵押,為其他單位和企業進行貸款,切實維護國有林場的合法權益。
同時,各級林業主管部門的主要領導,要高度重視森林資源管理隊伍建設,把懂專業、懂技術、素質高的人員充實到森林資源管理隊伍之中,配齊配強人員,並加強政治學習、專業培訓,提高整體素質。要捨得投入,千方百計籌集資金,優先解決森林資源管理所需的交通工具、通訊設施,滿足工作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