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3日訊 昨日下午,鶴崗市召開社會管理創新座談會。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吉明強調,要建立『七個體系』,把握『四個重點』,創新社會管理,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讓鶴崗社會更加和諧、百姓更加幸福。
市領導謝寶祿、杜榮家、馬衝、楊賀新和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出席會議。
與會市領導和市城管執法局、公安局、交通運輸局、人社局負責同志分別在會上發言,就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談了體會和打算。
杜吉明指出,當前社會管理呈現出『四個增多、四個凸顯、四個加大』的趨勢:一是人民內部矛盾增多,寧信訪不信法的心理凸顯,排查化解的難度加大。二是刑事治安案件增多,新型犯罪形式凸顯,治理打擊的難度加大。三是新型行業增多,交叉傳染效應凸顯,保良去莠的難度加大。四是『社會人』增多,無直接利益衝突的趨勢凸顯,秩序管理的難度加大。近年來,全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社會管理工作,但一些地方和部門『一手硬一手軟』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在管理主體、管理方式、管理能力等方面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基於此,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通過努力工作,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滿足群眾生活更好、更有尊嚴的期待。
杜吉明強調,要把握原則,注重方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一定要按照中央『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的總要求,不斷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在具體工作中,要認真把握好以人為本、公平正義、依法管理、重心下移、統籌兼顧等原則。同時,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還必須注重方法,必須認真處理好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的關系、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的關系、社會管理和群眾工作的關系、規范社會秩序和激發社會活力的關系、發揚傳統優勢和推動改革創新的關系、堅持黨的領導和調動社會力量的關系。
杜吉明強調,社會管理要明確任務,突出重點。我市在社會管理上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七個體系』,把握『四個重點』。七個體系:一是公共管理體系。對鶴崗這樣一個欠發達城市而言,基礎差、底子薄是我們的市情,但也要竭盡全力去改善。改善的原則是『一點兩線』。『一點』,就是以公平為出發點,變『送溫暖』為『送公平』;變物質保障為創造均等機會;變對部分群眾貼心式服務為全民普惠式服務。『兩線』即:加快發展教育、衛生、科技、文化等公共事業,提供優質的公共產品;建立統一的公共服務受理處置平臺,向市民提供優質高效的供熱、供氣、供水、物業管理;強化城管執法、技術監督、環境保護、消費維權等公共服務。二是社會安全體系。作為煤炭城市,必須樹立安全為天的思想,嚴格抓好煤礦安全。在此基礎上,加快建設覆蓋衛生、食品、治安、突發事件等領域的安全管理體系,實現生產安全、社會平安、人心安定。三是矛盾化解體系。要通過完善社會風險評估、糾紛排查調處、信訪三級終結、群眾訴求解決等機制,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特別是弱勢群體的權益,保證社會長治久安。四是新型組織管理體系。一方面,要積極培育發展新型組織,依法開放公共資源和領域;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社會新型組織的規范管理,加強對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督查處。五是特殊人群管理體系。對於流動人口,應全面推行『以證管人、以業管人、以房管人、以網管人』的管理新模式;對其他特殊人群,要更多側重於服務,加強幫教管理,做好安置、就業、救助工作,最大限度減少不穩定因素。六是新興媒體管理體系。要整合相關部門力量,建立強有力的網絡等新興媒體監管體系,特別是重大輿情必須快速反應、有效處置、正確引導,增強媒體掌控力。七是基層建設管理體系。要著力提高基層組織的管理服務能力,由過去的行政統治轉變到提供優良的社會服務上,真正成為群眾工作第一線和社會管理的橋頭堡。把握『四個重點』,即重教育、重群眾、重機制、重保障。要解放思想,抓牢重點,創新機制,選好人用好人,認真強化社會管理,讓鶴崗社會更和諧、百姓更幸福,為跨躍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杜吉明強調,要加強領導,形成合力。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是各級黨委、政府的共同責任。要加強組織領導。切實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堅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組織和基層自治組織、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的協同作用,形成人人有責、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要加強督察考評,把社會管理作為各級黨政組織的第一責任,建立健全考核制度,考核結果與領導乾部政績考核,與業績、晉昇、獎懲掛鉤;要加強責任追究,將社會管理工作納入問責范圍,對工作不力、出現問題特別是重大事件的,嚴厲追究各級責任。
市委常委、副市長謝寶祿主持會議,並就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推動全市當前工作提出具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