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6月9日訊 哈師大附中高三地理備課組組長丁延軍、高級教師張靜萍認為,今年高考地理試題總體難度較去年有所降低,著力於主乾知識和核心能力的考查,穩中有變。
沒有偏題和怪題
試題信息呈現形式與往年基本相同,試題以中等難度的題目為主,但部分選擇題對學生的審題要求較高,文字信息中命題意圖雖比去年更加明確,但卻往往暗藏玄機,對問題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偏差會造成考生的失分。但試卷中沒有出現『超綱』現象以及所謂的偏題和怪題,因此總體難度比去年偏低。
體現了公平性
試題著重考查主乾知識和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如區位分析、等高線、區域聯系與比較、地理計算、空間定位、氣候特征分析、人地關系等。
試題中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比例相當。這一點與考試大綱的要求是對應的,體現了考試的公平性,不至於出現因為試題的學科內『偏科』而導致考生出現較為嚴重的失分現象。本次考試與上年一樣沒有出現『地球運動』的考題,這對全省的大多數考生而言在應試心理上無疑是非常可喜的,因為『地球運動』這個難點過於沈重了,心理負擔的減輕大大提昇了考生能力的發揮。
試題關注『環境觀』
今年的37題第⑵問開放性強,給出近百個中心城市或區域讓學生任選一個,說明其吸引制造業企業總部的優勢條件。我們在看到本題開放測試的同時是否應該冷靜的思考,其實本題更是在考查學生的對比與歸納能力。
人類總是要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之中的。本套試卷選擇題第5題、第11題,非選擇題中37題『水資源』,選答題中的43題『水土流失』、44題『濕地萎縮』,無不彰顯國家對環境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