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0日訊(馮宇曦 衣曉峰 記者王蕊)由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趙世光教授領銜承擔的《膠質瘤化療、放療及其增敏研究》取得新突破。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發現傳統中藥三氧化二砷(As2O3)可誘導膠質瘤細胞凋亡和細胞周期俘獲;首次發現抑制膠質瘤細胞內熱休克蛋白的表達可顯著增強其對As2O3的敏感性。通過化療新藥開發、化療給藥途徑改進、放化療增敏等多種綜合手段,課題組在臨床中將膠質母細胞瘤病人存活時間由平均12.5個月成功地延長到18個月。上述成果獲得了2010年度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膠質瘤為中樞神經系統最常見的腫瘤,約佔原發腦腫瘤的40-50%,腫瘤惡性程度高,呈侵襲性生長,手術不可能全切,殘餘腫瘤為復發根源,病人預後極差,國際大宗病例報道,膠質母細胞瘤平均生存時間僅為12.5個月。目前,放化療為膠質瘤術後最常用的綜合治療手段,由於血腦屏障的限制和膠質瘤細胞的耐藥性,有效的化療藥物選擇很少,目前得到國際公認的化療藥物為烷化劑替莫唑胺作用仍然有限,僅有半數病人敏感。同樣,放療雖可延長患者生存期,但反復放射則有增加惡性程度的危險。
趙世光課題組在黑龍江教育廳科技基金支持下,首先著重於三氧化二砷-多聚體緩釋系統的研發,結果發現As2O3可以將膠質瘤細胞俘獲於G2/M期和G0/G1期;實驗觀察到As2O3能使兩個膠質瘤細胞系的p53蛋白水平增高,細胞周期蛋白B1表達降低。這些結果提示As2O3有望成為攻治膠質瘤的新藥。同時,課題組首次將2-甲氧基雌二醇應用於膠質瘤,發現其能明顯提高腫瘤細胞對放射線的敏感性,組蛋白去乙?化?抑制劑FK228、CBHA也有類似的作用。
專家評價指出,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確認中藥砷劑對膠質瘤具有良好的療效,並針對膠質瘤特點建立了顱內緩釋劑化療和脂質體包埋技術兩種新的給藥途徑,從而提高了As2O3的用藥效果。在進行放化療增敏研究中,課題組還鎖定了可作為增敏靶點的敏感基因及蛋白,有助於延長膠質瘤患者的生存期。此項系列研究項目成果豐碩,先後獲4項專利,共發表SCI文章15篇,最高影響因子8.2,總影響因子56.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