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6月13日訊 6月2日上午,在市第二十九中學初一(3)班教室裡,全班同學都在聚精會神地聽講。教室的後排幾名特殊的『老學生』非常引人注目。他們像學生一樣邊聽講,邊記筆記,還不時用手指著黑板,小聲回答旁邊同學的疑問。原來,這些『老學生』都是學校聘請的『副班主任』,目的是讓家長能更好地了解學校及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學習狀況,使學校能夠及時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形成家校合力的教育方式。
利於家長和孩子溝通
當日上午9時,上課鈴聲一響,學生家長張敏和女兒一起走進班級,坐在教室後排。講臺上,老師正在講課,張敏也像學生一樣認真地記筆記。有了家長的光臨,課堂的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張敏的女兒王欽更是積極地舉手發言,張敏臉上露出欣喜的笑容。
課後,張敏和幾名被聘任為副班主任的家長告訴記者,家長來聽課,對孩子的學習有很好的督促作用。『我女兒告訴我,一想到我坐在後面聽課,她上課時的注意力就特別集中。』張敏笑呵呵地說,女兒的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張敏與女兒溝通特別難。擔任副班主任後,她跟女兒一起聽課,對女兒的學習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共同話題多了,溝通起來自然也容易了。
初一(12)班的王春琪同學告訴記者,家長到班上聽課,同學聽課都特別認真,發言也很積極,一些溜號、搗亂的現象也減少了。下課後,學生們還會親熱地與家長聊天,兩代人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家庭輔導更有針對性
『家長來聽課,對老師也是一個很好的督促!』初一(3)班班主任霍玉紅老師說,以前這個班的學生成績並不好,通過家長進課堂,學生的成績有了普遍的提昇。讓家長隨堂聽課,使家長了解了老師的講課水平,而且能掌握孩子在課堂表現,幫助孩子掌握知識點,孩子學習成績提昇非常明顯,家校共育的教學方式讓許多被聘任為副班主任的家長們收獲頗多。
初二(12)班班主任馬媛老師說:『家長來聽課,對孩子的學習情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回家輔導、查漏補缺也更有針對性,而且家長協助老師管理班級,也給老師分擔了壓力,最重要的是家長在參與班級管理的同時。也理解了教師工作的辛苦,從而多了一份理解與溝通,少了一份抱怨和指責。』 家長進課堂受到歡迎
據該校校長李春魁介紹,學校從今年開始推行開放式教學,起初只是邀請家長到學校與老師溝通,參加活動。後來學校開闢了6個班級作為『試驗班級』開展家、校共建教學模式,聘請家長做副班主任。
李春魁說,家長走進課堂可以直觀地感受新課程下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水平,了解孩子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況,拉近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距離。盡管家長們每天都很忙,但是他們還是願意每周抽出一上午的時間,走進課堂,與孩子一起聽課,與孩子一起學習、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