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5日訊(孔慶斌 記者孫曉銳)日前,哈爾濱方正稻作博物館正式開工建設。據方正縣農業局負責人介紹,目前國內還沒有專門的稻作博物館,方正稻作博物館將是我國第一所稻作博物館。
哈爾濱方正稻作博物館位於方正縣農業現代化示范園區內,計劃投資800萬元,建設面積在1500平方米左右。館內計劃設置十個展廳,分別以文字、影像、圖片等資料以及模型、實物等方式,展示水稻的起源進化及種質資源、水稻栽培技術、水稻病蟲害、水稻插秧與收獲機械、稻谷的儲藏與加工、水稻的綜合利用、水稻科學技術研究進展、水稻人物與史話、方正水稻文化、水稻產品及工藝品等方面內容。
方正縣水稻種植歷史悠久,稻作文化深厚豐富,水稻栽培技術也處於全國領先地位,是全國水稻寒地旱育稀植技術的發源地,全國富硒大米之鄉。水稻寒地旱育稀植技術曾經被國家科委和農業部稱為『我國水稻生產中的一次技術革命』,並列為全國科技成果重點項目在全國推廣。方正縣在水稻種植方面還與日本、建三江農場等國內外水稻種植的發達地區有著廣泛的技術交流。
哈爾濱方正稻作博物館預計7月末竣工並投入使用。這所稻作博物館建成後,將全面展示方正縣、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水稻種植歷史、栽培技術、耕作水平、植保等方面的發展歷程、水稻的綜合利用以及蘊含其中的文化,對研究與促進水稻種植技術與稻米產業的發展、提高方正縣稻作文化與方正大米的知名度都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