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綠色產業鏈條』在這裡延伸
2011-06-17 09:51:0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桂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龍江『金字招牌』『綠色』造——本屆哈洽會,再次見證了我省綠色食品的魅力和實力。走進哈洽會展館,現場最熱鬧、洽談最火爆的就是我省綠色食品所在的A館。開幕當天,就有3萬多名客商、參觀者來到這裡。這些熱鬧,也折射出我省綠色食品產業的絕對優勢。

  與市場共舞 農產品變身健康新食品

  在綠色食品產業館牡丹江展區,來自海林的中國北味集團的展位格外突出,北國農村常見的『板杖子』圈圍的展臺上,盛開著一叢叢黑黑的木耳、白白的猴頭菇,一袋袋的培養基讓人對這些食用菌的『來歷』一目了然;成品展臺上,除了常見的各種乾品、壓縮品、即食品,包裝精美風味迥異的各種蔬糖、酥糖、果仁酥、軟糖,分外搶眼。該集團董事長齊振東告訴記者,這些猴頭蔬糖、山核桃酥糖、黑木耳軟糖是公司去年推出的新產品,一上市就受到市場熱捧,直到現在企業還在趕去年的訂單。『這個系列產品最大的成功就在於把食用菌從傳統的菜變成了市場喜愛的功能化健康食品。』齊振東高興地說:『我們的理念是做市場,在市場的指揮下堅持不懈地深加工。』

  北味的思路在展館內並不孤獨。在我省綠色食品主題展位上,記者看到了許多新鮮面孔:來自大慶的綠色大拌面;類似獨立小包裝咖啡樣的香草豆漿粉、紅豆小米豆漿粉;經過提純壓片加工的即食峰王漿、蜂花粉壓片每片獨立包裝,還有獨立小包裝的蜂蜜、蜂膠,都處處彰顯著我省綠色食品與市場的貼近。

  記者從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了解到,通過市場拉動,近幾年我省綠色食品開發日益品牌化、系列化,越來越貼近市場需求,由傳統農產品加工向現代健康食品領域拓展的勢頭很猛。全省現有綠色食品加工企業520個,深加工產品比重由5年前的不足20%提高到30%以上;綠色、有機、無公害產品認證數量達10550個,全國每8個經過認證的產品中就有1個來自黑龍江。

  挺進商超物流 全產業鏈控制品質

  『過去覺得自己「屯」,不願意宣傳,如今,經過最初的拼加工和拼包裝,企業家們已認識到,競爭已發展到拼企業家的人格魅力和企業的文化與理念階段了。』鶴崗市農委主任莊乾義說,今年他們來參展的18家企業與以往大不相同的宣傳熱情讓他都詫異,交流之後纔知道,這些土生土長的企業家們觀念變了。

  以果蔬精深加工為主的北大荒集團大什食品公司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把記者吸引到其展位的,是該公司精美醒目的宣傳畫——凍乾三莓,純天然有機食品。副總經理張冠群告訴記者,公司此次參會主要是兩個目的,一是開拓凍乾三莓系列產品的國內市場,二是推介新產品——免洗蔬菜。『我們的路子不是單純找經銷商,而是要開自己的連鎖生鮮超市,確保產品品質的全程控制。』張冠群說,這樣做雖然成本很高,但我們認為值,因為只有這樣纔能真正把我們黑龍江的好產品做出來。

  闊步邁向高端 給特產『兌現』特價

  優質不優價——我省欣欣向榮的綠色食品產業曾經歷的尷尬局面,在本屆哈洽會上出現了松動。

  在展會現場,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主任朱佳寧高興地告訴記者,現在綠色食品開發邁向高端市場領域的產品不斷增多,精品綠色食品的價格也越來越『質價相符』。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後起之秀』的藍莓產業,像大興安嶺超越野生漿果開發有限公司精品包裝的藍莓果乾,淨含量50克市場售價150元,比普通產品貴兩三倍。同樣產自大興安嶺的一種藍莓乾紅,一瓶就賣到上萬元。最先開發的綠色食品大米,也頻現高端市場,如黑龍江泰豐糧油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月光米』,每公斤售價56元,來自五常的一種有機大米,每公斤售價高達90多元,但仍很受青睞。

  企業的高端產品與市場的高品質需求終於對接。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食品消費中不再價格優先,而是重質量重品質,這為高端綠色食品的開發帶來了春天的希望。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