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哈爾濱市八成以上家長未對孩子進行分性別性教育
2011-06-19 11:06:44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作者:陳英雲 趙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19日訊 女孩子個性越來越豪放中性,男孩子越來越陰柔膽小———在性別角色概念形成的小學階段,這種性別角色失重的現象讓越來越多家長和老師擔心。日前,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教育學教研室對哈爾濱市1312個家庭發放了有關家庭性教育的調查問卷。調查顯示,有八成以上的家長未對孩子進行分性別性教育,使孩子無從了解這方面的問題。針對調查結果,有專家指出,之所以孩子從家長那裡得到的性知識少,除了部分家長的傳統觀念守舊之外,還與家長對性健康教育知識缺乏有效的學習,無法滿足孩子成長的需要有關。專家建議,就目前小學生的性別個性日益模糊的現狀,家庭、學校應提倡『男孩習武女孩畫眉』。

  性別個性日益模糊

  相關專家表示,應該讓男孩和女孩相互學習到不同性別的優點,學會處理男女同學的關系。除此之外,家長的影響力也不可小覷。調查顯示,八成孩子由媽媽承擔教育責任,家長在引導孩子成長方向上,更注重於培養成績好的孩子,關注孩子學業成績上的進步,很少思考要培養什麼樣的女孩子和男孩子,分性別教育的意識模糊。

  在學校看來,在孩子性別引導上,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樣需要健全。在媒介傳播中,關於花美男、中性女的傳播,讓本處於性別意識朦朧期的小學生,對於男性和女性的性別特征認識更為模糊,有的女孩子甚至刻意模仿野蠻女生,在校園人際交往中表現得非常強勢、凶悍。受到一定壓制的男孩子則顯現出缺乏主見、女性化的傾向。縱觀全國,孩子的性別意識模糊其實是所有學校和老師面臨的教育問題。學校作為性別教育的主陣地,應當在目前《思想品德》、《生理衛生》等課程的基礎上,針對不同性別的學生,進行衣著服飾、言談舉止、性格特征、人際交往等方面的教育。

  兒童性教育難倒家長

  在不少國人眼裡,『性』是一個神秘甚至骯髒、丑陋的字眼,對孩子『性教育』的開展,更是家庭教育中一根難啃的硬骨頭。

  案例一:媽媽,你為什麼沒有小雞雞?

  哈爾濱市某小學一年級的男生樂樂,如今還喜歡膩著媽媽一起洗澡。『你為什麼沒有小雞雞?』每次面對樂樂的問題,媽媽劉女士都哭笑不得,卻不知該如何解釋。『孩子都這麼大還沒有男女觀念,這讓我很擔懮,去澡堂的時候他總要跟著我一起。』當樂樂堅持要和媽媽同浴的時候,劉女士就變相誇贊樂樂已經是個『男子漢』,不能總和媽媽一起洗澡。

  案例二:要用衛生巾的小男孩

  『現在的孩子模仿能力真的很強,一點都不能疏忽。』馬麗是位『80後』媽媽,有個5歲半的男孩,平時喜歡看電視。有次馬麗正看電視的時候被孩子神秘地拉到一旁,非要讓馬麗拿出衛生巾,貼在他的褲子上。『我孩子還說這樣會非常舒服,真讓人很無語,這一定是他從電視廣告上學的。』馬麗說,自己只能告訴孩子只有女生纔能使用衛生巾,卻無法回答他究竟男女有何區別。更讓馬麗崩潰的是,最近,兒子吃橕時,總喜歡摸著肚子說:『媽媽,我懷孕了,是不是很快就能生寶寶了?』『他說這句話也沒什麼意識,估計就是看見電視裡演的孕婦肚子都很大纔這樣形容自己吧。』馬麗說。

  記者就『你贊成小學開展性教育嗎』采訪了10位小學生家長。3位家長態度模棱兩可,4位家長明確反對,贊同家長3位。 『孩子上學為的是學習知識,如果老師進行性教育,反而會引發他們的好奇心。』一位反對者的發言頗具代表性。中立的家長認為,現在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徑更多,長大後,很多問題他們自然就明白了,沒必要把性教育放到課堂上講。支持者吳女士則提出:『現在女孩發育成熟比較早,如果主動告訴她們一些,她們就能更好地保護自己。』吳女士認為,應該由學校老師向孩子傳授相關知識,因為『學校裡講得更科學。』至於學校開設性健康教育課的時機,吳女士認為,從四五年級開始最好。

  兒童性教育家長急需『補課』

  一直以來,家庭性教育雖然受到許多部門和學者的關注,但在實際生活中,多數家長不但沒能很好地理解家庭性健康教育的內涵,也沒意識到這是一門學問和藝術。

  有專家認為,目前我國多數家長還不具備家庭性健康教育的意識和能力,其原因主要有:一、家長在性健康教育上缺少主動性。二、家長在性健康教育上存在滯後性。三、家長缺乏學習性健康教育知識的自覺性。無論是幼兒、小學生還是初中生的家長,在對家庭性健康教育上都有足夠的認識,也深知自身能力和素質無法滿足孩子成長的需要,卻對性健康教育知識缺乏有效的學習。四、家長的性健康教育觀念守舊。相當一部分家長羞於談性,感到無從談起。個別家長認為性可以『無師自通』,認為『孩子大了,男女間的事自然而然會知道』,不需要教育。一些家長更認為,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是教唆犯罪。

  據了解,市兒童醫院青春期性生理及性心理疾病門診自2001年設立以來,接診了幾萬名小患者,其中約有1/10的患兒是由於家長性教育知識不足、方式不當患病的。醫學專家、心理學專家呼吁:家長急需補上性教育知識這一課。

  性教育重在價值觀培養

  隨著社會文化的不斷發展,一邊是性觀念的開放和自由,另一邊卻是性知識的匱乏。兩種力量交織融合時,正在性萌動期的青少年則成了最大受害者。越來越多的花季少女走進醫院做『人流』手術、一些中學生關於性的無知言論……針對這些現象,相關專家認為,性教育關鍵不是講授知識,而是注入正確的價值觀———一個人不管掌握了多少性健康知識,但如果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可能還會幫倒忙。專家建議,就目前孩子無法得到有效的性教育這個問題,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相互配合,形成系統的性健康教育聯動機制來加以解決。

  首先,加強家長自身素質。孩子性別認知和性心理成熟,主要場所在家庭,家長是孩子獲取性知識的第一任老師,是性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者,其素質直接關系到家庭性教育的成敗。可以通過舉辦培訓班、開展性健康教育講座等形式,幫助家長摒棄傳統性觀念和性意識,變滯後性教育為超前性教育。其次,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門應當認真落實有關政策和規定,為各級學校提供行政支持和協助,並重視對性教育師資的培訓和培養。再次,提高全社會對家庭性健康教育的認識。要充分發揮新聞媒介的作用,利用報紙、電臺和電視臺等大眾傳媒,通過開設專欄、座談等形式,加大宣傳,為在家庭中開展性健康教育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

責任編輯:岳同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