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6月20日訊 究竟什麼樣的食品纔是安全的?在本屆哈洽會上記者看到,龍江企業紛紛亮出『有機食品』的金字招牌,並且設置了試吃展位。
如何保證這些食品就是『有機』呢?展館內生產有機食品的企業給出了這樣的答案:我們創建了一個有機產業鏈條,保證生產的所有食品都是有機的,絕對不含農藥和化肥,並且通過了國家的有機認證。由此,龍江企業創建的有機產業鏈條打響了『餐桌保衛戰』。
無化肥農藥水蘿卜葉上蟲眼多
18日,記者在哈洽會A區展館看到了一個有機食品展櫃。裡面擺放著蘿卜、黃瓜、白菜、西紅柿等有機蔬菜,還有有機雞蛋、豬肉、豆油、藍莓果汁……據介紹,這幾十個品類的有機產品便是有機產業鏈條的縮影和產物。
負責該展區的省歐瑞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經理曲麗萍正向消費者介紹有機產品:她從展櫃內拿出一顆帶葉水蘿卜,攤開葉子,只見上面有好多蟲眼。『我們在生產中全程都不使用化肥和農藥,因此我們的有機產品賣相不好看,但絕對安全。只要用水衝洗一下,就可以放心吃了。』曲麗萍介紹。
一位消費者表示,他以往買菜專挑顏色鮮亮、個頭大的,可是有一次發現家裡有小蟲竟繞著蔬菜走,可見菜上面的農藥殘留有多嚴重。隨後,大家紛紛拿起有機食品試吃起來,並紛紛議論:『這黃瓜有清香味,這水蘿卜和過去的一個味兒……真是不一樣!』
種植方式很『原始』物以稀為貴
如何能保證這些食品是真正的有機食品呢?在現場的哈爾濱商業大學食品學院研究所所長馬永強向大家講解,他曾幫助該企業建立了一整條有機產業鏈條:『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的出發點都是保護生態環境,提高食品安全。但在標准上,有機食品是完全不使用化學農藥和化肥的,而綠色食品是減農藥減化肥的。同時又因為有機食品生產過程中禁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因此從一開始農場就必須不斷與土壤中的化肥殘留物,以及被農藥喂養得產生抗藥性的菜蟲斗爭。』
馬永強表示,有機蔬菜的種植過程很『原始』:農民拉牛耕地,工作人員蹲在一顆顆秧苗邊上細心捉蟲,如果蟲子多了,則使用黑光燈或粘蟲貼等物理方法滅蟲。這種方法使得蔬菜產量降低,人工費增加,但卻最大限度地保證了食品安全。
產業鏈形成從種植大豆開始
據省歐瑞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宏偉介紹,目前該公司已建了兩處有機產業基地,並用五年完成了整個產業鏈條的建設。
『我們種植有機大豆,生產出非轉基因的有機豆油,而制作豆油中剩餘的豆餅、豆渣就成了喂養有機豬和有機雞鴨的最好飼料。而這些動物產生的雞糞、鴨糞、豬糞——被當成最好的有機肥料用在了田間,用於培育有機大豆、種植有機蔬菜……整個有機生物鏈就這樣被串了起來。』劉宏偉介紹。除了種植方法外,該企業還配備有各種儀器,每天都要抽樣化驗,保證產品質量。
『土壤越種越肥,使農業可持續發展,不使用化肥與農藥。』馬永強表示,在消費者由吃飽到吃出健康這種飲食觀念轉變的今天,有機食品的出現,是人類價值取向回歸的一種表現。
走高端路線培養訂單式客戶
由於產量相對較低,人工費、檢測費相對較高,以及運輸中的損耗,使得有機食品價格普遍高出普通食品,從而也使得有機食品難以全面進入千家萬戶。
記者走訪哈市各大超市了解到,有機食品的攤位及數量都不多,而一些小型超市根本不銷售。走高端,這幾乎是全國各大城市有機食品的發展之路。目前各企業都在嘗試培養訂單式客戶,另一家有機食品企業負責人表示:『我們已經開始實行會員制,會員如果有需要只要在電腦上訂品種,我們就可以送貨上門』。
哈爾濱商業大學食品學院研究所所長馬永強表示,有機產業鏈條的形成絕對是一個好信號,只要企業能遵守生產原則,相信有一天,有機食品的推廣和普及絕對會變容易。屆時,消費者的餐桌也就多了一份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