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成本高供貨少 有機蔬菜成了哈埠『奢侈品』
2011-06-22 09:38:25 來源:生活報  作者:黃迎峰 王妮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李紅種植的黃瓜

  生活報6月22日訊 近幾年,市民對食品安全的擔懮催生了有機蔬菜的種植與買賣,但由於有機蔬菜對種植、存儲、運輸的要求非常高,並且產量也比較少,使有機蔬菜竟成為當下的『奢侈品』。日前,記者來到了哈爾濱市南崗區紅旗鄉的菁菁山莊,體驗了一把購買有機蔬菜需要付出的奢侈。

  交10萬保證金纔有資格買菜

  在菁菁山莊裡種植的蔬菜是不隨便賣的,這裡實行會員准入制,買菜者需先交納10萬元的保證金,成為山莊的會員,纔有資格吃到這裡出產的有機蔬菜。10萬元的入會門檻讓普通市民咂舌,但在菁菁山莊負責人李紅看來卻是物有所值。

  李紅介紹說,他是2008年開始種植有機蔬菜的,之前光是土壤就經過三年的養生。當年,為了證明自己種植的是有機蔬菜,他特意到北京陸橋質檢認證中心認證,並取得了該中心頒發的『中國良好農業規范認證證書』。有了專業的認定,再加上客戶的口口相傳,山莊沒打過廣告,就慕名來了100多人上門訂菜。李紅說:『在和客戶簽訂買菜合同時,我對客戶說,我生產什麼,你們就吃什麼,菜什麼時候下來,就什麼時候送,不能催,只能等著。』

  3年來,李紅30個溫室大棚所種的蔬菜都被訂購一空,並且還有100多人簽完了合同,翹首等待著李紅擴建大棚,好吃上放心的有機蔬菜。

  會員可隨時上門『檢查』

  李紅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你自己來看』。李紅說,『有機蔬菜必須得隨時經受住考驗,山莊隨時接待准會員和會員上門「檢查」,他們看完了都很滿意,不用我說,自己就入會了。』

  『開始我不相信,就突擊來看了幾次,但每次來看都看到工人在用手拔草,蔬菜也堆放在菜窖裡,沒有使用任何保鮮劑,現在我相信這些菜確實是有機的。』菁菁山莊的會員孫先生說。

  有機蔬菜給會員送上門

  李紅說,他種植的有機蔬菜都是采用上門配送的方式銷售。每個周末,李紅的運輸車就拉上蔬菜按會員登記表上的地址,一一送貨上門。『一般每周都送6樣蔬菜,會員如果沒有特殊需要,就會每樣蔬菜送去兩斤。會員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在山莊專門的網站上提前下『菜單』,但根據合同規定,每樣蔬菜不得超過要配送份額的一倍重。每個月,會員還會收到兩次有機豬肉,秋季還會配送魚,一年有200斤的有機稻米。』李紅說。

  產量少 高成本催生『奢侈菜』

  記者了解到,有機蔬菜因其生產方式很原始,作物整個生長過程中要用有機肥,不使用任何催產劑、殺蟲劑,長草了全是人工除草,昂貴的人工費加上蟲咬等因素造成的低產量,直接導致有機蔬菜的價格比一般蔬菜高5倍,就算成為會員,菜價也比正常貴2倍。

  記者在菁菁山莊的溫室內看到,豆角秧上長了白斑,黃瓜秧上長的黃瓜也不算多,有的還彎彎曲曲的。這些在李紅看來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兒了,不必去管。『添加劑一噴,殺蟲劑一打,豆角秧雖不生蟲了,但黃瓜豆角也就有毒了,這樣只是產量低些,有些損耗都是自然規律。』李紅說。

  土壤稀缺讓有機菜難降價

  有機蔬菜不僅價格貴,土壤的稀缺性也讓蔬菜成了『奢侈品』。省農委經濟作物站一名專家說,有機蔬菜必須是在沒有被污染的土壤上長出來的,哈市郊區這樣的土壤非常稀缺。一些土地常年上化肥,地表下的30厘米土壤層內積累了大量的尿素,土壤層都板結了,想種出有機食品是根本不可能的。按照有關要求,耕種有機食品的土地,其農藥、重金屬殘留必須達標,國內絕大部分已被化肥、農藥污染的土地,完全降解需要3年或者更長的時間,所以有機蔬菜不是想種就可以隨時種的。

  這名專家表示,當下一些食品上標注著『綠色』、『無公害』字樣,但這些都不是有機食品。『在國內,綠色和無公害食品都允許有限使用農藥、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質,並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術,但這些在有機食品領域則完全被禁止的。』

  『有機種植』

  將成為一種趨勢

  經過對冰城市場消費有機蔬菜能力的考察,李紅認為『市場巨大』。『目前在哈市工商局登記的、注冊資金在500萬元以上的,超過十萬人,這些人都會是我潛在的客戶,以後隨著這些人的逐漸加入,會員卡的價格會越炒越高。』李紅說。

  而在省農委專家看來,『有機種植』現在還是發展初期,目前只能是『小眾』受益,但隨著中國農業從現代農業向生態農業的轉變後,生態農業技術的成熟和規模的擴大,將有越來越多的人受益,從而讓有機蔬菜成為尋常市民家的『家常菜』。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