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模式』促社會管理創新工作重心下移
2011-06-23 22:00:56 來源:東北網  作者:岳雲雪 孫曉銳 顧少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23日訊(記者岳雲雪 孫曉銳 顧少宇) 近年來,大慶市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全面加強社會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成立社會工作委員會和群眾工作部,構建群眾工作和社會工作的四級網絡,率先推進公安體制改革,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深化『六調聯動機制』,多元化化解社會矛盾……實踐中,大慶市創造了社會工作的『大慶模式』。

  據大慶市委社工委常務副書記徐玉山介紹,在社會管理工作中,大慶市以大社會、大民生思維全盤謀劃社會管理格局。提出了基本民生、小康民生、現代民生的『大民生觀』,勾畫了『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際和順、社會和諧、生態和美』的『五和』生活願景。健全地企大事共商機制,與油田企業達成社區共建、資源共享共識,轄區公共資源打破『圍牆』。

  針對創新難點在基層的實際,大慶市通過建立『六調聯動』機制、加強社區建設、延伸工作手臂、推進農村社區化建設、加強基層乾部隊伍建設等五種形式有效促進了社會管理創新工作重心下移,夯實了基礎。整合群眾工作資源,建立司法調解、行政調解、人民調解、群眾團體調解、行業協會調解和中介組織建立『六調聯動』機制。推進城市管理和服務重心下移,將就業、救助、文體等21項功能全部進入社區。組織開展群眾工作站試點,下移市縣工作重心,前置服務平臺,延伸工作觸角,為基層解困、為群眾解難。指導讓胡路區和龍鳳區開展『農村社區化管理運作模式』和『農村社區民生服務站』工作試點。對全市58個鄉鎮、483個村、29個街道、225個社區實行『四定』目標管理,增強基層班子整體戰斗力。

  抓發展,惠民生,打造宜居環境。大慶市每年投入50億元用於民生建設,通過全力推進富民、素質、創業、健康、安居、保障、暢通、環境、文化、平安『十大民生工程』,加快構建『大民生』格局,讓人民生活更幸福。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00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突破8000元;在全國率先建立城市『十位一體』、農村『六位一體』綜合救助體系;五險擴面累計淨增98萬人次,實行全民醫保;基本衛生保健覆蓋城鄉,三級醫院領辦社區衛生模式全國推廣。大慶成為全國42個相對富裕城市之一。

  和則興。大慶市通過加快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實現了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翻番增長,城鄉建設歷史飛躍,公共文明指數全國領先,人民生活品質顯著提昇,社會秩序安寧穩定,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進一步增強。大慶也成為全國具備國家環保模范城、全國文明城、國家衛生城『三城』品牌的七個地級城市之一。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