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網絡媒體龍江行采訪團『走上高高興安嶺』感受最北風情
2011-06-26 11:24:59 來源:東北網  作者:岳雲雪 孫曉銳 顧少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聞發布會現場。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 攝
大興安嶺地委常委、宣傳部長劉傑致辭。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 攝

  東北網加格達奇6月26日訊(記者岳雲雪 孫曉銳 顧少宇)『神州北極村,中國龍江源。』歷經一夜的顛簸,全國網絡媒體龍江行采訪團一行26日抵達加格達奇,『找北,找冷,找純,找靜,找美,找奇,找自然』,深入采訪報道林區發展成就。

  『當朋友們來到大興安嶺,展現在你們面前的是一座座風格獨特的林海新城,連綿無際的人工林和天然林共同染綠的蒼翠青山,以及大興安嶺林區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發展的更多新貌。』在當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大興安嶺地委常委、宣傳部長劉傑代表地委、行署向采訪團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劉傑簡要介紹了大興安嶺區情。他說,作為位處祖國最北、緯度最高的邊境地區,大興安嶺全區總面積8.3萬平方公裡,人口53萬,下轄3縣4區10個林業局。概括說,大興安嶺有『六大特色』。


 

  ——生態地位十分突出,是全國重點國有林區,有林地面積673.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80.87%,是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保障區和寒溫帶生物基因庫,在維護國家生態和糧食安全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礦產開發潛力巨大,是國家十六個重點成礦帶和三個重要找礦靶區之一,已發現礦產地600餘處,已探明煤、鐵、鉛、鋅、鉬等資源儲量40餘種、大型礦床11處,查明的資源靜態經濟價值即達5000億元以上。

  ——林下資源極其富集,森林、濕地中適生著野生動物320種、野生植物966種,以野生漿果、菌類為主的山特產品儲量豐富,特別是野生藍莓儲量佔全國的90%以上,佔全世界的30%,是最敢叫響綠色有機健康食品的地方。

  ——旅游特色優勢鮮明,以北聞名,以奇著稱,浩瀚森林秀美絕倫,北極之光瑰麗神奇,春季百裡杜鵑,夏季綠滿山川,秋季五花山色,冬季冰雪連天,大森林、大濕地、大冰雪、大界江和北極點等特色旅游資源,成就了獨具魅力的北國自然風光。

  ——區域位置優勢明顯,與俄羅斯邊境線長達786公裡,對俄經濟輻射能力超過400萬平方公裡,現有2個國家一類口岸和1個臨時過貨通道,尤其是隨著中俄原油管道的建成運營,大興安嶺必將成為歐亞經貿合作的前沿通道,對俄經貿合作前景十分廣闊。

  ——政策環境更加寬松,享有二期天保工程、西部大開發、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試點等特殊區域開發政策,這種全國少有的政策疊加優勢,成為經濟轉型和加快發展的重要支橕。


浩瀚的大興安嶺。

  據介紹,『十一五』以來,大興安嶺地區始終堅持生態優先不動搖,通過調減活立木產量,實施『以煤代木』和殯葬改革,加強森林撫育經營,累計減少資源消耗800多萬立方米,四年增加活立木蓄積387萬立方米,年均淨增97萬立方米;堅持加快發展不減速,累計啟動項目169個,完成投資69億元,項目帶動GDP年均增速達到12.3%,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非公經濟稅收等主要指標年均增速保持20%以上。2010年,全區主要經濟指標達到歷史最好水平,為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劃上了圓滿句號。

  為加快推動林區生態建設與經濟轉型,『十二五』期間,大興安嶺將堅持突出傳統產業提昇、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和現代服務業發展『三大產業體系』建設,重點推進生態建設、產業發展、機制創新、對外開放、城鎮建設和民生改善六個轉變,以轉變促轉型,以轉型促發展,以發展促保護,力爭到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和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兩個翻番』,有林地面積和活立木總蓄積實現『兩個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實現『兩個倍增』,將大興安嶺建設成為生態優良、產業優化、環境優美、生活富裕的生態型花園式新林區。

  『如今的大興安嶺已經站在一個新的發展起點上,正朝著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發展目標實現新的跨越。期望通過網絡媒體,再一次的把美麗神奇的大興安嶺、文明開放的大興安嶺、繁榮發展的大興安嶺宣傳給全中國、推介給全世界。』劉傑深情地說。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