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愛心與奉獻同在生命與使命同行 記福利院護士長陳玉舫
2011-06-27 10:22:05 來源:東北網  作者:梁鐫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病患們與陳玉舫宛如一家人。 東北網記者 梁鐫文 攝
  東北網6月27日訊 題:愛心與奉獻同在生命與使命同行——記哈爾濱市第二社會福利院護士長陳玉舫

  記者 梁鐫文

  哈爾濱市第二社會福利院是市民政局所屬的福利事業單位。在這裡,生活著300多名癡呆傻、盲聾啞等孤殘人員,也稱『三無』(無法定義務贍養人或監護人、無經濟來源、無勞動能力)人員。在這個弱勢群體中,多數人沒有邏輯語言和正常的思維能力,有的長期癱臥在床,大小便失禁;有的衣扣不會系,鞋不會穿。可這裡的工作人員憑借超乎尋常的耐心,愛心、關心,使孤殘人員的合法權益得到了充分的保護。陳玉舫,就是這裡的工作人員之一,她用她的愛心,讓孤殘人員充分感受到了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病骨柔情她是工作中不倒的鐵人

  陳玉舫,1981年參加工作,是一名勤奮上進、業務熟練、愛崗敬業的好護士,多次榮獲業務技能競賽和護理知識競賽獎項。由於個人成績顯著,工作表現突出,1996年她被組織安排到當時髒、亂、差的第二社會福利院『關懷病房』任護士長,在這個特殊而又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一乾就是十幾年。在這十幾年的工作中,陳玉舫幾乎是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到了孤殘人員的身上。

  十幾年前的福利院條件待遇並不好,護理人員少得可憐,病患們生活的環境更是常人想象不到的髒、亂、差。為了能讓病患們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自她來到的那天起就與護理員們24小時輪流工作,給病患們縫縫補補、洗洗涮涮、抓屎抓尿、喂水喂飯,洗澡擦身。病患們沒有合適的衣服(呆傻人員對被服破壞性較強),她帶領工作人員將舊衣服翻新改制,床單縮水了接一接,衣服破了補一補,為的就是要讓這些孤殘人穿上整潔合體的服裝,睡上溫暖的床鋪。很多行動不便的病患由於長期臥床,生了褥瘡,她從不嫌髒,一遍一遍為她們擦拭身體,直到傷口痊愈。就這樣,從最初接管工作的異味熏鼻、服務對象沒有規矩,到如今的窗明幾淨、井井有條,不管你什麼時候來這裡,呈現你面前的總是一個窗明幾淨、溫馨和諧的關懷病房,無論什麼時候檢查,她所在的部門總是免檢單位。她給病患們創造了一個舒適的生活空間。

  孤殘人員吃飽了,穿暖了,環境整潔了,生活條件好了,可她還覺得不夠,陳玉舫還要啟發她們的智力,讓孤殘人員也有較豐富的生活。陳玉舫鼓勵曾經當過幼師的謝影,發揮她的特長,將活動室布置得像幼兒園的教室,並開展了折紙、游戲、唱歌、學手語舞、跳健身操等益智和娛樂活動。

  就這樣她與病患們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孤殘人員的臉上沒有了恐懼,有的是微笑和快樂。可誰又知道在這辛勤工作的背後她自己也是個拖著滿身疾病的病人呢?

  陳玉舫患病已有7年了,由於常年勞累,病魔一直纏身。曾經做過宮頸癌手術和?椎管破裂手術,但是因為牽掛著院裡的孤殘人員,在短暫的休息後又重新回到了她們身邊。可無情的疾病再次折磨這個瘦弱的身軀。2010年她又患上乳腺腫瘤,她沒有驚動單位任何人,謊稱休公假,一個人偷偷地住進了醫院,右側部分乳房切除刀口需10天拆線,但她知道全院正在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月活動,第8天她就回到了工作崗位,沒有向任何人透露病情,和同志們一起搞衛生,力求精益求精,一塵不染,勞累了一天,夜間躺在床上,刀口上像澆上了辣椒水一樣疼痛,淋巴結全都腫起,她不叫一聲苦,不喊一聲疼。大家都稱她是『鐵人』,領導和同志們也都多次勸她休息,她都拒絕了。她說,為了福利院裡的孤殘人員她無怨無悔,因為她每天聽到是『陳姨好,陳媽媽好,陳姨我想你了』等一句句簡單質朴的祝福,看到的是一雙雙期待的眼神和一張張憨傻的笑臉,她覺得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陳玉舫為病患們分發午餐。東北網記者 梁鐫文 攝
   慈母關愛她是孩子們的『陳媽媽』

  陳玉舫參加工作至今已經30多個年頭,在這30多年裡她不但無私的照顧著這裡的病患,更關愛福利院裡的孩子。

  她來到福利院後,就給了這些孩子們母親一樣的關懷。趙洪霞就是陳玉舫親手帶大的十幾個孩子之一,也是少數的正常孩子之一。她3歲時就來到了福利院,回想起小的時候事情,至今記憶猶新。由於福利院的條件有限,很多零食她都沒吃過,陳玉舫來到後就常常自己掏錢給孩子們買餅乾和其他小零食。上小學時,趙洪霞不敢告訴同學她是福利院的孤兒,每次同學要去家裡做客,她都十分為難。為了維護孩子這小小的自尊心陳玉舫就讓趙洪霞把同學領到自己的家裡來。上初中後,陳玉舫給趙洪福買了一身漂漂亮亮的新衣服,白色的上衣,深藍的牛仔褲,至今都讓趙洪霞難以忘懷。

  十幾年來,她的一言一行影響著無父無母的趙洪霞,自從她有工作能力起,就一直工作在陳玉舫的身邊,也學了護士專業,並且自強、自立,和工作人員一起照顧孤殘人員,她經常說:『雖然我叫她陳姨,但實際上她就是我的媽媽!沒有她就不會有我的今天,我一定會好好向她學習,將她的精神延續下去,更好的回報福利院,回報社會。』今年,在民政部門及陳玉舫的共同關心和鼓勵下趙洪霞通過了人事局錄用考試等環節,終於正式成為第二社會福利院一名護理人員。

  李宏福今年已經四十多歲了,六歲來到的第二福利院,先天患有疾病。陳玉舫來到福利院了解他的情況後多次帶他到醫院就醫,很多醫生表示李宏福的病難以醫治,可陳玉舫一次又一次的央求最終感動了醫生,專門從北京協和醫院請來了專家為李宏福治病。如今,李宏福已經是第二福利院後勤部的一名工作人員,對於像自己姐姐一般的『陳媽媽』李宏福覺得只有努力工作,好好生活纔不枉費陳玉舫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

  除在院的孤殘人員外,曾經住在第二福利院孤兒楊志男也是陳玉舫的牽掛,由於該孤兒心事過重,20歲患上精神抑郁癥,現在普寧醫院治療。陳玉舫平時忙於工作沒時間看望他,只好每年過年的時候抽空去看望他。今年正月十六,陳玉舫又去了普寧醫院,給他帶去了可口的食品,臨走時留下了壓歲錢。此時又勾起了他對兒時的回憶,一聲聲『媽媽』的呼喚,讓陳玉舫幾次走不出病房。

  為了他們,陳玉舫把全部的身心都撲到了工作上,和病房的孤殘人員相比,她的兒子得到的母愛太少了,愛人常年在外工作,在孩子最需要關愛的歲月,她由於忙於工作,心系孤殘,沒盡到做母親的責任。十幾年來,幾乎每一個除夕夜,陳玉舫都帶著兒子和這裡的呆傻人員一起過年,一起放鞭炮,一起包餃子吃。2009年兒子入伍當兵做了一名士官。去年被評為優秀士官,當她接到兒子寄來的證書和獎章時,再也控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淚如雨下,兒子很爭氣,進步了,更加懂事了,此時原本內心愧疚的她少了幾分對自己的責備。


 

陳玉舫為病患們整理床鋪。 東北網記者 梁鐫文 攝

 

  愛無界限她是病患心裡至親的人

  第二福利院裡的精神殘疾者孫志雲,患有嚴重的疝氣,在住院治療時也非常不配合,為了能夠治好她的病,陳玉舫在感情上給了她親人般的撫慰,並動用個人關系,請哈醫大相關的大夫為她做了手術。弱智人員國玲患骨結核,腳面潰爛長時間不封口,不能行走,院裡將她送到相關醫院做了手術,為了讓國玲盡快恢復健康,陳玉舫自己不捨得吃,將上級有關領導贈送的增強免疫力的貴重抗癌藥送給了國玲服用,很快國玲就能夠行走了,人也胖了,臉上常常洋溢著快樂、幸福的笑容。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都說失能、弱智的呆傻人一般都誰也不認識,誰也不記得。但是在第二福利院,陳玉舫用十幾年無微不至的關懷打開了她們的心扉,深深溫暖著她們的心房。關懷得到了同樣的回報,孤殘人員雖然能力有限,心智有限,但他們卻用自己的方式同樣關心著自己最在乎的人。

  陳玉舫身體不好,領導看她支橕不住就讓她在家裡休息幾天。可不到一天,她放不下院裡的病患們又匆匆的回到了福利院。病患們都已經習慣了陳玉舫每天在她們身邊,哪天見不到她都不行。她一回去,病患們就拉住她的手說『你上哪去啦,你不要我們啦,我們想你』。中午吃飯時,病患們常常會偷偷的把食物藏起來,看到陳玉舫後在給她。每當這種情況,陳玉舫雖然會口頭上責備她們,但心裡卻感到無比溫暖。病患們的精神狀態常常不穩定,每當她們不聽話時,護理員就會說『你們要再不聽話,可就把陳護士累死了。』這句話仿佛魔咒一般,病患們瞬間就穩定了下來。因為她們最怕聽到的就是把陳玉舫和『死』聯系在一起,在她們的心裡陳玉舫是永遠和她們在一起的。

  若沒有十幾年如一日的悉心照顧,無私奉獻,怎能換來這些癡傻人員的真切情感。這些看似簡單的舉動,卻體現了陳玉舫與病患們之間那份濃濃的情誼。

  陳玉舫的這些事跡,受到了各級領導的關注。近幾年來,她連續榮獲哈爾濱市第32屆特等勞動模范、哈爾濱十大傑出婦女、黑龍江省『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及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她常說:『生命的長短,對於我並不重要,多年來,我和這群孤殘人員朝夕相處,結下了深深的情緣,他們已經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們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他們,我要將我有限的生命獻給這些最需要我的人,多為他們想事、乾事,多為社會承擔些責任,把我有限的生命奉獻給民政福利事業,回報給社會,讓生命和使命同行。』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