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8日訊 (田彪 記者 王蕊)大雪紛紛揚揚下了一天。傍晚時分,積雪已經很厚了,這樣的夜裡想必人們都在享受家的溫暖吧。遠遠卻傳來『吱呀、吱呀』的聲音,是一位老人步履蹣跚的行走在路上,看他略顯疲憊,卻一臉焦急,直奔一家浴池走去。
老人神情凝重,他叫尹彥,是尖山農場一名退休教師。65歲的他,鬢發已然斑白,但卻很有精神。來到九三浴池,他就向服務臺打聽有沒有叫吳伯溢的孩子在這兒打工。當服務員帶著吳伯溢從內間出來時,他趕緊上前一把拉住吳伯溢的手,溫和地說:『孩子,什麼都不要說,先跟爺爺回家!』孩子先是吃了一驚,卻還是松開了他的手。他急了,用雙手圈住孩子的肩膀,懇切地說:『孩子,這大冷的天,爺爺這麼大年紀了,冒著大雪來找你,不為別的,就為爺爺的這份心,你也得先跟我回去吧!』孩子看著他凍得通紅的臉,稚嫩的心有些許的感動。
吳伯溢是一名初中生,因為學習成績不好,加上和班主任鬧意見,就自作主張放棄讀書,跑到九三分局的一家浴池打工去了。尹彥知道這件事後,頂風冒雪,幾次跑到吳伯溢家和他父母商談,他的父母卻唉聲嘆氣,說孩子大了,管不了了。可尹彥卻沒放棄,聽說吳伯溢在浴池打工,就連夜去找他。
孩子回來了,可狀態卻不好,尹彥一方面耐心地做孩子的工作,讓他重新樹立起學習的信心;一方面又多次與學校聯系,與班主任談心,終於使吳伯溢重返學校,走進課堂。他把整個心思都放在了吳伯溢身上,他的耐心、慈愛讓孩子很是感動,終於使他奮起直追,跟上了全班同學前進的步伐。
也許有人會說,這孩子是他的親戚吧,否則非親非故的,誰會做這樣的傻事呢?可他就是這樣一個既是老師,又是朋友,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人啊!與他非親非故而受他照顧,受他關愛的又何止吳伯溢一個呢!在尹老師的家,我經常會見到一個可愛的小女孩,親切地叫他『爺爺』。她叫李月,可是這個小姑娘卻沒有一個溫馨的家,她的父母離異,父親遠走他鄉,母親一身病痛。李月剛上小學三年級,她弱小的肩膀還太稚嫩,如何扛得起家庭的重擔啊!為了生活,母親拖著病體到大慶打工去了,留下了孤單無助的小李月寄養在並不富裕的姨媽家。
開學不久,尹老師就把李月吸納進他牽頭成立的『關愛之家』學習,可沒過幾天,他發現李月總是眼淚汪汪,也不愛說話,他關切地問:『孩子,怎麼了,有什麼心事嗎?和爺爺說說。』李月『哇』的一聲哭了,很傷心地說:『爺爺,全班都交完學費了,就剩我沒交了,老師催我好幾回了,要是交不上,是不是我就上不了學了呀!』
孩子的話觸動了老人的心,當天尹老師就找到了關工委的王秘書長,兩個人頂著大風來到了民政局,說明情況後,民政局拿出了200元的貧困生補貼,但是還差500元纔能湊齊李月的住宿費和伙食費。一想起孩子哭的很委屈的樣子,在場的王秘書長也自掏腰包和尹老一起湊齊了500元,替李月交上了學費、住宿費和伙食費。
從此,李月就成了他心中的一份牽掛。周末的時候,他總是把李月接回家,噓寒問暖,讓老伴給她調樣做好吃的。有一次去他家,看他滿臉慈祥地正給小李月洗腳,一雙粗糙但溫暖的大手握住一對小腳丫,孩子則揚起可愛的小臉,正在給他背誦新學的詩歌。
現在的李月活潑、開朗、愛笑、好學。整天圍在他的身邊,『爺爺、爺爺』的叫著,就連他自己的孫子都嫉妒的不得了呢!
這以後,尹老師開始關注起像李月這樣的特殊留守生、貧困生,並和他們結成了幫扶對子,除了經濟、生活上的幫助外,他還積極幫助社區建立了『扶貧救助小組』,由關工委成員、黨員、團員帶頭,幫助那些急需幫助的困難學生,協助管理區優先安排那些貧困生家長們有活乾或給聯系工作,從根本上解決貧困生家庭困難。
尖山農場有72名『留守生』,這些『留守生』因為父母外出打工,或在親戚家寄養,或在學校寄宿,多多少少都缺少關愛。針對這一情況,尹老師成立了『關愛之家』,把那些『留守生』中的『雙差生』『貧困生』和有較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吸納進『關愛之家』進行專門輔導、幫助和教育。在采訪中一提起尹老師,鄉親們無不豎起大拇指誇贊他:『尹老師熱心腸,是個大好人啊!』
幾年來,尹老師被尖山農場黨委授予『愛心使者』和『十佳老人』,也被九三分局關工委授予『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標兵』,去年還被農墾總局關工委授予『墾區關愛標兵』,更被省委、省政府辦公廳授予『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的稱號,被省老齡委評選為全省『十佳華齡風采老人』。可面對這些,他總是淡然一笑,他心裡裝的只有孩子,他只願做更樂做孩子們的老師、朋友和親人。
幾度春風化綢繆,幾番秋雨洗鴻溝。黑發積霜織日月,真愛無言寫春秋。是啊,他就是這樣一個誠懇、謙虛,為孩子能付出一切卻不求一絲回報的人,對待這些『留守生』,他更是付出了所有的感情。一個年逾花甲的老人,縱使花開花落,寒來暑往,他的這顆愛心從來沒有改變過。一個平凡的老人,把自己全部愛的陽光毫無保留的撒滿孩子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