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7月2日訊 家住鐵鋒區景新社區的李桂茹老人今年已經83歲了,2002年被納入城市低保。2010年5月10日她因腦梗塞入院治療,經過近一個月的治療共花費17136.07元,雖經醫保報銷9945.54元,但自費的7190.53元仍讓老人一家感到很吃力。於是11月初,家屬向老人居住的景新社區提出書面醫療救助申請,希望能獲得有關部門的幫助。接到申請後,民政部門立刻對老人的情況進行核查,在確認老人符合醫療救助政策後,按其自費部分的30%給予了2157元的救助金。這筆醫療救助金緩解了李桂茹一家的經濟壓力,讓老人及其家屬真切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
為切實解決城鄉貧困群體最直接、最迫切的就醫難題,我市在2007年啟動了城市醫療救助工作,2008年啟動了農村醫療救助工作,2009年城鄉醫療救助工作在全市全面展開。幾年來,我市已經初步形成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農合救助為基礎,以民政二次救助和臨時救助為補充的救助框架,以及民政救助為主體,衛生、人保、殘聯、財政等相關部門協作配合的醫療救助體系,共資助近40萬城市低保對象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近46萬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對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民政二次救助支出資金達3億多元,讓全市城鄉貧困群眾不再談病色變,增強了他們戰勝病魔的信心。
作為主要承擔著城鄉貧困群體最低生活保障和社會救助工作的民政部門,與其他相關部門通力合作,積極采取各種措施,讓醫療救助政策惠及更多貧困群眾。資助城鄉低保和五保供養對象參保參合。不斷降低城市低保對象住院起付線,三級和二級醫院住院起付線分別由400元和200元,下調到350元和150元,而一級醫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則取消了住院起付線。為每位城市低保對象撥付統籌基金100元,用於門診救助。對身患重大疾病卻無錢住院的城鄉貧困群眾,墊付最高不超過1000元的醫前救助金,並通過對自付費用部分按比例給予二次救助。特別是今年6月30日開始試運行的我市城鄉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模式,使得救助對象直接交付扣除報銷費用後的部分錢款,財政報銷時間也由以往的季度結算更改為每月結算。這些舉措都極大地方便了城鄉貧困群眾就醫。針對貧困群體突出的醫療費用過高、看不起病的問題,我市各相關部門立足各自工作實際,認真研究解決辦法。衛生部門把實施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狠抓預防環節,作為解決貧困群體看病難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業務培訓,開展對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體檢、農村婦女『兩癌』篩查等項目,使大部分貧困群眾享受到了基本療保障。同時,各醫療機構還通過實施先救治後補款、送醫送藥下鄉等措施,開展醫療救助,僅去年就為貧困人員減免醫療費用158萬元。市醫保局對我市低保人員參加居民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實行減免,降低低收入家庭老人和重度殘疾人員個人參加城鎮居民醫保費用,開展特定疾病補助,還通過將特殊慢性病種類增加到12種,擴大參保職工個人賬戶使用范圍,提高慢病限額等措施,不斷提高貧困群體的醫保待遇,實現最大限度的救治。按全國殘疾人抽樣比例計算,我市現有三十多萬殘疾人,市殘聯積極與其他相關部門協作,通過爭取彩票公益金等項目,為城鄉貧困殘疾人提供各種免費醫療救助工作。
隨著全市醫療救助工作不斷深入推進,沒有專門的政府機構管理,各部門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和協調機制等來自體制和機制方面的問題日益凸顯,成為制約這項工作持續發展的瓶頸。富裕縣在這方面工作上積極破題,建立起較為完備的制度和機制,為城鄉貧困群體醫療救助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富裕縣首先健全了相關組織機構,縣編委專門下發文件,為各鄉鎮調劑解決了2名編制,成立了公共服務中心,負責全縣的城鄉醫療救助工作,形成了全縣上下都有專人負責的工作體系。同時,富裕縣還設立了城鄉醫療救助專戶,制訂了城鄉醫療救助的實施方案和辦法,使得全縣城鄉醫療救助工作走向了制度化和規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