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鶴城奶業監管步入信息時代
2011-07-04 08:26:09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李 季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齊齊哈爾7月4日訊 2008年,三氯氰胺事件的發生,給奶業發展帶來致命性打擊,為此,奶業監管部門苦苦思索尋其『根源』,並為找尋一條正確、高效的監管途徑而煞費苦心。然而,在千家萬戶散養奶牛的形勢面前,他們的『笨招』顯然派不上用場。無奈下,他們只有向信息化監管尋求突破。

  2011年,我市在全國率先進行了奶業信息平臺的建設,建成了『信息田園——奶業信息化服務平臺』。此平臺的建成,為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奶業生產數據統計和服務奶農、奶站等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真正實現了奶業監管與服務的信息化。

  過去,奶牛散養依然佔據著市場主流,而一些制約著奶業健康發展的隱患,如奶農、奶站數據不統一導致糾紛、牛奶摻水、半道卸奶等現象更是頻頻發生。監管部門每天僅接待上訪便是忙的焦頭爛額。為徹底解決這些問題,防止『問題奶』死灰復燃,監管部門幾乎用盡所有方法,為奶站提供復寫紙記錄奶農、奶站交易量,用鉛封封閉運奶車奶槽蓋,抽時間檢查等,但效果卻遠遠不夠。從安全監管的角度來看,這些『笨招』已經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奶業監管要想保持高壓態勢,就必須依靠科技手段,從『根源』著手,對散養戶進行數據掌控。然而,實現信息化監管的前提,首先要完善機械化榨乳站的建設,以榨乳站來制約散養戶的摻假行為纔是信息化監管的核心。

  為加快奶業健康發展,使全市機械化榨乳站盡快普及,奶業監管部門利用近一年半的時間,對全市1000餘家標准化奶站進行了規范和整合,同時在奶站搭建起信息監管平臺,還制定了實施牛奶生產收購運輸等環節的質量監管制度。起初,他們通過信息平臺精准地掌握奶站收奶量、奶農交奶量和乳企的收購量等數據,同時將兩組數據進行對比,監管奶站、乳企交售量是否一致,從而達到防范非法添加行為的發生。今年1月份,我市一家奶站收奶1.9噸,但去乳企交奶卻交了2.9噸。怎麼能相差這麼多?市奶業信息平臺的工作人員發現問題後,迅速前往該奶站進行調查,原來,由於部分奶農覺得麻煩,在交完奶後,沒有進行刷機記載,導致奶站統計數字與交奶量相差整整1噸。但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信息平臺竟然可以如此迅速地掌握這裡的一舉一動。

  運奶,是生鮮乳監管的一個重要環節,以前也曾經發生過奶車半路停車私自卸奶的事件。監管部門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生鮮乳從奶站運往乳品企業途中的監管,對奶車的運行軌跡,是否有非正常中途停靠,是否有添加化學物質調酸、調鹼和壓菌等做到全程監控,徹底防止了有毒有害物質添加到生鮮乳中。

  奶業信息平臺不僅實現了對牛奶購銷和儲運環節的有效監管,保障了乳品企業原料乳的質量安全,並且為奶站、奶戶結算奶資提供了實時准確的數據。另外該平臺還為奶農提供了乳業資訊、價格監測、疾病防控、科學養殖、專家答疑等短信資訊服務,真正實現了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多方參與、奶農受益的奶業信息化監管模式。

  鐵鋒區長溝村農民李世輝是村裡的養牛能手,這些年,他沒少讓鄉親們當成獸醫使喚。李世輝對記者說:『現在養牛越來越方便,信息平臺每天給我們發來有關養殖技術和疫病防控的短信,有問題還可以撥通電話向專家現場諮詢。前兩天就是因為接到一條要下雨的信息,我連覺都沒睡,連夜把飼料都搬進屋了,結果第二天一些人家的飼料都濕了,我家的飼料啥事都沒有。』

  信息平臺其實只是監管部門用來管控奶業系統的信息化手段。但按照實際情況來看,它保障了奶農、乳企、奶站等各方利益,化解了糾紛,還為廣大奶戶群發有關養殖技術、疫病防御、天氣提醒等短信,使廣大奶農成為最大的受益者。通過信息平臺的建設,提高了數字統計和情況分析等標准化管理水平,徹底地防范和打擊各種違法添加行為,保證了生鮮乳和乳制品質量安全。目前,信息平臺輻射奶戶達17000餘戶,在我市各縣區加緊建設中。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