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河市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取得可喜成果。『小漿果』能夠做成『大產業』。圖為愛輝區西峰山鄉林產經濟種植示范園區培育的五味子。
東北網黑河7月6日訊 大小興安嶺,山巒疊翠,林海草原碧波萬頃;江河湖泊,水光掩映靜謐清新;土地肥沃,萬頃良田廣袤無垠。黑河市作為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按照全省『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建設的部署和要求,始終把生態保護和經濟轉型放在突出位置,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林下經濟、網箱養殖等生態農林漁產業,努力建設生態功能完善、發展活力強勁、人與自然和諧的綠色生態家園。
推動生態農業發展,首要抓好綠特產業。近年來,黑河市堅持從壯龍頭、建基地、樹品牌入手,加快推進生態、綠色、特色農業建設,大力扶持綠色非轉基因大豆產業發展,發揮綠色、有機、高蛋白大豆優勢,著力打造嫩江縣非轉基因大豆食品科技產業園,建設『大豆博物館』、『大豆科技研發中心』、『大豆科技孵化中心』,建成全國最大的綠色、有機、高蛋白優質大豆生產基地。黑土鄉燕麥10萬噸加工、完達山乳業、雨潤集團百萬頭生豬飼養加工、嵩天薯業10萬噸馬鈴薯加工、翔龍漢麻加工、寶源油脂15萬噸大豆加工等一大批農副產品加工項目入住北安、愛輝區等地的加工園區,全市龍頭企業加工農副產品總量達30萬噸,銷售收入15億元。加快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步伐,建設遜克縣高緯度寒地農作物示范基地,初步規劃了小麥、玉米、馬鈴薯等5個示范基地,觀光休閑和水稻育秧、馬鈴薯科研繁育2個功能區,總規劃面積2000畝,目前,全市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850萬畝,已認證綠色食品52個、有機食品5個、無公害農產品800個。
『小漿果』能夠做成『大產業』。藍莓是我市東北部山區特產的野生小漿果,營養保健功能突出,還可廣泛應用於醫藥、化妝品和環境保護等方面,深度開發潛力巨大。我市盯緊市場,開發建設愛輝區藍莓種植園區,引進『美登』等優質種植品種,通過與東北農業大學和黑龍江省農科院綏棱漿果所合作,總結出了較完整的藍莓種苗繁育技術,全年可繁育優質種苗20萬株。建成藍莓生產加工企業兩家,年加工藍莓原料約為1500噸,生產藍莓產品近2萬噸,開發的藍莓飲料、果酒、軟糖等產品熱銷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去年實現銷售收入近3000萬元,利潤400多萬元。同時,我市還充分利用地緣優勢,積極開展對俄林業科技合作與交流,建立了中俄林業科技成果合作園區,引進大果沙棘、藍靛果忍冬、黑穗醋栗、黑果花楸等高緯寒地小漿果優質品種和先進技術,
建成樹種繁育基地4處、面積4650畝,據林業部門介紹,去年年底,全市小漿果經濟林已發展到14.1萬畝。今年我市還將繼續大力培育林下經濟,建立五味子、人參等GAP示范基地,使北藥產業基地的種植面積達到22萬畝。建山產品采集與加工基地,發展綠色山產品加工產業,使山產品采集達到500萬公斤以上,拓寬中俄林業科技合作領域,引進黑果花楸、穗醋栗等11個新品種苗木40萬株,繁育忍冬、沙棘等引進品種70萬株。
『秀水孕育肥魚,魚群網中歡騰。』水質清澈、魚類豐富的黑龍江乾流在我市境內達354公裡,適宜開展網箱養殖的水面80萬平方米,可擺放標准網箱30萬平方米,年生產能力可達3700噸,實現產值2億元。這組數字有力地證明了一個事實——黑河市發展網箱養殖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
省委書記吉炳軒在黑河調研時對發展黑龍江特色水產養殖業做出重要指示,市委書記劉剛就推進黑龍江網箱養魚工程提出具體要求。從2009年開始,我市通過政策推動、資金拉動、服務牽動、典型帶動,黑龍江網箱養殖產業帶已初步形成,全市現有養殖面積5700平方米,同比增長81%,投放鯉魚、鯽魚、鱖魚、鱘鰉等優質魚種46000公斤,預計全年可生產優質江魚15萬公斤,可實現產值1200萬元,純收入可達500萬元。據市水產部門介紹,我市現已編制了黑河市網箱養殖發展規劃,未來三年,初步規劃全市發展網箱面積達48萬平方米,設置網箱3萬個,年生產能力1.2萬噸,可實現漁業產值9億元,漁民純收入1.2億元。
青山在轉,秀水在轉,處於經濟轉型期的黑河也在發生著轉變。今日的黑河,正致力做好山水文章,生態產業如火如荼,為大小興安嶺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做出不懈的探索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