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7月8日專電(記者 程子龍)近來全國各地頻繁發生強對流天氣,黑龍江北安等地更是受到冰雹襲擊。有關氣象專家建議,由於夏季強對流天氣易伴有冰雹,會給農業生產造成損失,給人畜安全帶來威脅,因此,公眾要注意科學防雹。
黑龍江省有關氣象專家介紹,冰雹是自強對流雲中降落下來的一種固態降水物,直徑一般為5毫米至50毫米,大的有時可達100毫米以上。降雹時常伴有大風和雷雨,甚至還可能出現龍卷風。
冰雹在我國各地區均可發生,但主要發生在中緯度地區,通常山區多於平原,內陸多於沿海。從出現時間來看,一年四季均可發生,2月至3月以西南、華南和江南為主,4月至6月中旬以江淮流域為主,6月下旬至9月以西北、華北、東北為主。不過,因每年天氣、氣候不同,冰雹在年內的季節變化也不盡相同。
據了解,降雹每次持續時間不長,一般都在10分鍾以內,也有長達30分鍾以上的。其范圍很小,一般寬度為幾米到幾公裡,長度為20公裡至30公裡,故民間有『雹打一條線』之說。由於冰雹發生頻率高,地域分布廣,破壞性強,我國每年遭受冰雹災害都比較嚴重。
有關專家提醒,時下正值冰雹多發期,行人出門在外或外出旅游的人們,除要關注當地的天氣預報外,還有必要了解一些降雹前幾分鍾到幾十分鍾的天氣征兆,以便野外應急。比如,在東北地區降雹前常刮東風或南風,閃電多為『橫閃』,雷聲沈悶且連續不斷,有時雹雲移近時,還發出沙沙的響聲。此外,民間常有『黃雲翻,冰雹天』的說法,在野外如發現雹雲呈現黃色,要警惕冰雹的襲擊。最好隨身攜帶可以防雹的雨具,遇到冰雹時要及時躲避。
農業防雹一般為人工防雹,通過破壞冰雹雲形成的環境來達到防雹的目的。目前成熟的辦法有兩種:一是播撒防雹,即用大量的人工雹胚(如人工冰核、碘化銀等)引入雲體中,使眾多的雹胚去『爭食』易形成冰雹的過冷水,從而影響自然雹胚的大小;二是爆炸防雹,把炮彈或火箭彈發射到冰雹雲體內,用爆炸產生的波對雲內的上昇氣流起到乾擾作用,打亂形成冰雹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