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牡丹江7月14日訊 昨天下午,強降雨冰雹突然襲城,除造成樹木被毀、房蓋被掀、交通堵塞外,最明顯的就是城市內澇。多個路段嚴重積水,導致車輛被困、行人被阻,而且,尤其是一些老路段,如東光立交橋、西十一條路地道橋、平安街西八條路、長安街郵政路等尤為嚴重。一場強降雨,再次檢驗了牡丹江市的排水系統。昨日,記者就此采訪了市排水總公司,深入探討了牡丹江市排水不暢的主要原因和破解辦法。
遭遇強降雨排水難應付
昨日的強降雨導致市區多個路段積水,但在雨停後的一個小時內大部分已經排出。『由於我市的地形是西高東低,當全市范圍內遭遇暴雨時,東邊的排水管道流量已經被此處的積水佔滿,西部路面就會出現積水時間較長的情況。』管理科科長方佔波解釋說,根本原因還是排水管道管徑小、流量低造成的。
據介紹,我市的排水系統在『日偽』時期就已經建立,當時的一些管線目前仍在使用。上世紀80年代,隨著城市的擴大,按當時的規劃理念,能夠滿足城市規模的需要,而眼下,排水系統的改進速度遠遠趕不上城市發展需要。目前,我市有市政排水管網305.72公裡,其中老化、管徑小、坡度不佳的管線佔40%,而管徑在300毫米、400毫米的要佔到60%。『目前的管網只能滿足城市日常的生活、生產排水需要,一旦遇到強降雨或暴雨,必將造成積水。以現在的城市規模和應對自然天氣突變的情況,排水系統主乾道的管徑至少要在800毫米至1000毫米,支乾的管徑也應該在400毫米至600毫米。』方佔波說。
部分低窪地區排水需要時間
我市的市政排水管網主乾道上每30米至50米有一個檢查井,纔能設置雨水口,所以,當匯水面積較大時,排放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據排水總公司今年5月份的一份統計,我市街路積水主要有53處,分布在城區各處,其主要原因是積水處無雨水口、雨水口高於路面、支管破損錯口、管道超負荷等。
『特別是市區內六處地勢低窪位置:西十一條路地道橋、北安街地道橋、東新榮街北安河、南湖公園北側、東平安橋、富江鎮東糧庫,這些地方由於地勢較低,即使設置了排水口,積水也不能正常排出,因此,在這些地方建立了泵站,遇到積水,必須用泵將積水抽出來再排到市政管線內,因此,這些地方的積水量大且排放較慢。』方佔波解釋說。
加快雨污分流緩解排水壓力
目前,市政排水管網大部分能保證正常的排水功能,但由於資金不足,一些管線的養護和更新不能及時進行,『如果資金到位,對堵塞的管線、雨水口支管進行翻建,排水能力還可以得到提高。』但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單純依靠現有管網是不行的,『首先要雨污分流,其次要更換管徑較大的管道,纔能徹底解決問題。』
城市排水按其來源和性質分為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降水。在很多城市,已經完成了『雨污分流』的工程,大大緩解了城市排水的壓力。而我市的排水系統目前仍是『雨污合流』,這樣不僅加大了污水處理廠的運營成本,也不利於雨水的再利用。『現在,我市已經在陸續推進雨污分流的工程,但進度比較緩慢』,此外,更換大管徑的管道也勢在必行,如果能完成這兩步改造,我市的排水系統纔能經受住更惡劣氣候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