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冰城多家銀行免費項目『變臉』收費 信息多不公示
2011-07-14 11:14:0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賈傑 徐秋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4日訊 從今年7月1日起,國家明令金融機構取消11類34項收費項目。但近日,記者調查發現,哈市多家銀行仍在收取密碼掛失、小額賬戶管理等明令取消的收費項目,而同一銀行的不同分支收法還不同。

  辦密碼掛失仍收費

  11日,記者在中國光大銀行哈爾濱開發區支行看到,進門處放有一塊寫有『中國光大銀行黑龍江分行業務收費標准』的公示板,上面對『正式掛失』、『口頭掛失』、『密碼掛失』費用作了明確標示。其中儲蓄憑證卡正式掛失收費10元,密碼掛失收費10元……銀行大廳的工作人員得知記者將銀行卡密碼忘了,立即表示應先到業務窗口辦理密碼掛失,後申請密碼重置,手續費用為10元。

  在位於哈市黃河路上的某銀行,記者到業務窗口詢問銀行卡密碼忘了該怎麼辦理,工作人員表示,在做完密碼掛失7天後,再進行重置密碼就可以,同時得花5元的密碼掛失手續費。

  一家銀行兩種做法

  記者來到招商銀行黃河路支行,對於『密碼掛失』是否收費,工作人員答復說現在不收費。而在招商銀行哈爾濱愛建支行,工作人員卻說,密碼丟失後需要掛失,並交10元費用。在一家國有大型銀行哈爾濱分行業務大廳內,一塊『個人業務收費價格公示』提示板上寫有,『密碼掛失』為20元/次/戶,賬戶掛失25元/次/戶,掛失申請書50元/次,綜合對賬業務5元/月(國家規定銀行免費提供一年內的紙質明細)……而在記者看收費公示過程中,一位前來此行辦理業務的臧老先生也湊過來看,並讓記者幫著閱讀收費內容,當他聽到『一次密碼掛失要收取20元費用』時,即刻皺起眉頭說,『電視和報紙上報道稱從今年7月1日起密碼修改不收錢了,還有開戶、銷戶手續費這些,銀行怎麼能無視國家禁令呢?』

  讓人更為不解的是,該銀行一工作人員稱密碼掛失以前收取10元費用,現在不收錢了。而對於收費價格公示板上寫著20元/次/戶,該工作人員說是記者看錯了,待她親自看後,隨手就用筆把『密碼掛失』收費一欄勾掉了。13日,記者再次來到該國有大型銀行哈爾濱分行,只見『個人業務收費價格公示』仍擺在大廳內。在『密碼掛失』那一欄,依然有明顯用筆勾畫過的痕跡。

  部分免費項目開始收費

  哈市一些銀行除收取密碼掛失費(重置費)外,還有小額賬戶管理費也沒有真正取消。記者了解到,某銀行7月1日起已經對開戶滿3個月,且3個月內賬戶日均餘額小於300元(含)人民幣的個人活期存款賬戶,按每季度3元的標准收取小額賬戶管理費。而某銀行愛建支行的小額賬戶管理費正常收取,當賬戶不足400元時,每個月就要扣一元管理費。銀行卡開卡收5元工本費,每年收10元年費。

  對於以前免費的『個人短信通』業務,一些銀行也開始收費。如光大銀行上游支行、開發區支行,『個人短信通』業務收費情況是剛辦卡的客戶可以享受3個月的免費推廣期,從第4個月開始每月將收取3元服務費。如是老客戶,9月1日起每月收取3元『個人短信通』服務費;某銀行哈爾濱世紀廣場支行,現在辦理開通短信通知業務,自8月20日起每月將從卡裡扣除2元的費用。目前,農業銀行等幾家銀行也都在收取『個人短信通』服務費。

  銀行收費信息多不公示

  銀行收費項目繁多,消費者不明不白『被收費』。針對市民關注的問題,去年9月初,哈市工商局消保處召開了銀行收費信息公開座談會,要求各家銀行盡快落實收費信息公開問題。尤其是要在各營業場所通過電子屏幕、語音提示、印發宣傳材料等有效形式,向廣大消費者公示,確保每個消費者都了解相關的收費項目。但記者調查了解發現,銀行收費信息多不在顯著位置公示。如錦州銀行開發區支行、龍江銀行開發區支行、中國農業銀行龍鄉支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行內均不見相應的價格公示標准。

  7月1日後銀行11類免收費項目

  1.個人儲蓄賬戶的開戶手續費和銷戶手續費。

  2.個人銀行結算賬戶的開戶手續費和銷戶手續費。

  3.同城本行存款、取款和轉賬手續費(貸記卡賬戶除外)。

  4.密碼修改手續費。

  5.通過銀行櫃臺、ATM機具、電子銀行等提供的境內查詢服務。

  6.存折開戶工本費、存折銷戶工本費、存折更換工本費。

  7.已簽約開立的代發工資賬戶、退休金賬戶、低保賬戶、醫保賬戶、失業保險賬戶、住房公積金賬戶的年費和賬戶管理費(含小額賬戶管理費)。

  8.向救災專用賬戶捐款的跨行轉賬手續費、電子匯劃費、郵費和電報費。

  9.以電子方式提供12個月內(含)本行對賬單的收費。

  10.以紙質方式提供當月對賬單的收費(至少每月一次),部分金融消費者單獨定制的特定對賬單除外。

  11.以紙質方式提供12個月內(含)對賬單的收費(至少每年一次),部分金融消費者單獨定制的特定對賬單除外。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