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站前行人違章跨護欄 記者 何興麗 攝
黑龍江日報訊 一石激起千層浪。14日,媒體《圖方便跨護欄一男子被撞亡》的連續報道,引發本地人和外地客熱議,在譴責跨護欄、橫穿馬路等違章行為的同時,本地市民、外地客和專家也紛紛表示,哈站前跨護欄違章現象在哈市各條街路中尤為嚴重,大家對此已形成共識:哈爾濱火車站站前高護欄改成矮護欄有點超前了。同時建議相關部門,盡快修繕地下通道,『不要僅僅在地面架高了護欄,而沒有為市民和外地客提供一個安全的過街通道。讓大家「無路可走」,只能選擇「跨欄」。相關部門趕快行動起來吧!』
現狀:哈站前暑期客流日均增八萬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進入暑期客運高峰,哈爾濱火車站和客運站日均接待客流量由原來的12萬猛增至近20萬,僅公路客運方面每日就增發車輛百餘臺。如此龐大的客流量,行人能否安全過街、合法過街的問題凸顯。
現實情況是,近日哈站前特殊路段的高護欄變矮,但由於地下通道昏暗破舊,惡臭難聞,使得跨護欄、橫穿馬路的行人猶如過江之鯽。經常在此路段拉活的出租車司機李先生指著前方不遠處一個接一個的『跨欄』人群無奈地說:『每次從這兒經過,我都要提高120%的注意力,就怕突然躥出違章行人。高護欄變矮不太符合實際,等到出事了就晚了!』
踏查:地下通道19個出入口僅剩3個設施無人管護
有地下通道,為何行人還冒險跨護欄?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對地下通道進行了踏查。據了解,地下通道出入口原來有19個,但目前只剩下3個。曾經『四通八達』的地下通道,只剩由哈站售票廳通往龍門大廈處一條直行過街通道。記者進入地下通道後看到,通道內燈光昏暗、破舊不堪,部分牆皮已經脫落,臺階踏步多處破損。此外,混雜著多種氣味的惡臭直鑽鼻孔,用『髒亂差』來形容恰如其分。行走其間,第一感覺就是不安全,緊隨而來的感覺就是,這樣的地下通道真的與哈爾濱的形象不符。在記者踏查過程中,很多人進入地下通道後,馬上捂上鼻子、皺起眉頭,然後迅速地返回地面,朝著川流不息的車流走去,准備跨護欄過街。
據知情人介紹,自從去年永華商城等地下商家遷出後,地下通道及其他設施一直處於閑置狀態,鮮有人對這些設施進行管理和維護,就連保證地下通道照明設施完好也沒能做到。
目擊:難覓過街通道跨護欄外地客佔八成
據現場執勤的站前中隊交警介紹,紅軍街從道裡往南崗方向的轉彎處屬於交通事故多發路段,每天都有8-10起刮蹭事件發生,如此車行密集路段,行人跨護欄的危險性可想而知。但據現場交通協管員描述,竟有行人帶著坐輪椅的病人跨護欄。
記者在哈醫大四院附近采訪時發現,在不到10分鍾的時間裡,竟有73人跨護欄、橫穿馬路。記者對其中40人進行了隨機采訪,發現違章行人中八成為外地客,『不知道地下通道在哪』是他們選擇跨護欄的主要原因。此外,剩餘兩成選擇跨護欄的則為出差回哈或接送客人的本地市民,知道地下通道的存在,但依然選擇跨護欄過街,原因有兩個:一是圖方便,看別人跨,自己也跟著;二是認為地下通道不安全。
癥結:護欄變矮『步子』邁大了
據哈站前執勤交警及市民反映,自從高護欄被更換為矮護欄後,『跨欄』、橫穿馬路的行人驟增,其中地下通道沒有改造,設施不完備是許多行人選擇『跨欄』的主要原因。接受采訪時市民李先生直言不諱地說:『跨護欄、橫穿馬路雖然很危險,但時間短。以前護欄高沒法跳,現在護欄矮了,只要一邁就能過去。如果走地下通道至少要10分鍾。最主要的是,如今地下通道的商場遷出了,裡面的設施還沒有以前好呢,又黑又臭,誰願意走?誰敢走?』
『站前地下改造正在過渡期,顯然高護欄變矮有些超前了,步子邁大了。這也是全市地面交通設施一刀切的後果,沒有對特殊地段的特殊時期進行特殊考慮。』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董鴻揚建議,盡快把地下通道修好並管起來,同時將哈站前這一特殊路段的護欄恢復到原來的高度,避免再發生前幾天尚志大街上的慘劇。
責任:護欄歸交警地下管護歸人防
據12345市長熱線的工作人員介紹,地下通道設施完善工作是哈市人防辦具體負責;護欄增高問題則需要向交警部門反饋處理。當日,記者就此詢問了地下通道的管護單位哈市人防辦。對於哈站地下通道何時能進行改造的問題,哈市人防辦的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是過渡期,哈站整體改造的時間要哈市政府來定,現在商服遷出,哈站地下設施僅開放24小時通行的過街通道。如果有行人認為過街通道設施不全,他可以代為向上級部門反映,並建議記者向12345市長熱線反映護欄增高和哈站地下通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