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0日訊 曾經深受市民歡迎的保齡球運動日益冷清,目前市區內保齡球館只剩下兩家,客源早已不像以前那樣絡繹不絕。
大慶保齡球行業真的走到了盡頭?是什麼原因使其從興盛走向衰敗?
50元到1.9元的大滑坡
16日中午,在康普保齡球館內,只有兩三個人正在打保齡球,12條球道只有2條佔用著,整個球館冷冷清清。
『這幾年生意跟以前沒法比。』保齡球館的遲經理顯得很無奈。
『我們的標價有10元、15元一局的;憑我們的優惠卡,3元就能打一局;會員更便宜,一局只要1.9元。』保齡球館的服務員介紹說。
據了解,2008年-2009年是大慶保齡球最火的時候。據業內人士講,當時有10多家球館,打一局保齡球,需要花費40到50元,打一個晚上,加上飲料、洗澡等費用,要花幾百元。
但從2009年底開始,保齡球館開始走下坡路,八成球館先後退出,目前只剩康普和茂源兩家。
保齡球價格『跳水』,『每局25元』、『每局20元』、『每局15元』……到現在,部分保齡球館甚至推出『每局1.9元』的超低價。按理說,價格一路狂跌,貴族運動平民化,它的消費群體應該會更龐大,但記者看到的卻是球館慘淡經營。隨後,記者又聯系另外一家保齡球館,一位負責人用『勉強維持』來介紹現狀。
難以滿足大眾胃口
是什麼導致我市保齡球館的慘淡經營?
保齡球館的遲經理分析認為,保齡球館投資大,佔地面積大,最近幾年大慶商服租金、物價、用工成本都在上漲,而打保齡球的價格卻一直沒有上調,這就導致球館運營成本高,投資回收慢。
在調查中,不少市民認為,保齡球運動過於單調,場地局限性大。
業內人士人為,缺少客源是根本原因。目前保齡球運動已經被其他體育、娛樂項目所取代。還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保齡球遇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保齡球風靡時很多酒店、賓館等紛紛開設該項目,球館數量一度達到十多家,為了搶佔市場,各球館大打打『價格戰』,致使市場陷入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