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基地建設打造綠色蔬菜產銷大市
15名市人大代表聯名提出《關於推進我市綠色蔬菜基地建設的建議》
東北網7月22日訊 在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上,由欒芳等15名市人大代表聯名提出的《關於推進我市綠色蔬菜基地建設的建議》引起了委員的熱議。委員們認為,蔬菜基地建設是關乎食品衛生安全、保障民生的一項重要工程,政府相關部門應科學規劃,並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進蔬菜基地的建設。
【現狀】我市蔬菜70%依賴外埠供應
據代表調查,目前,我市全年人均蔬菜消費180斤,較2000年增長23%,而耕地面積則由2003年的230萬畝減少到目前的167萬畝。居民實際消費的蔬菜品種平均達到20餘種,而地產菜品種不足50%,導致我市蔬菜消費70%以上依賴外埠供應,特別是超市蔬菜90%以上為外地菜。此外,蔬菜的安全隱患較大,價格構成失衡。外埠菜運輸價格較高,而本市蔬菜由於種植組織化程度過低,導致成本較高。蔬菜種植集約程度低,產銷分離,信息不對稱,導致政府調控難度大。我市蔬菜供應鏈矛盾較突出,亟待解決。
【建議】提昇競爭力保證蔬菜質量
代表建議,應建立具有現代企業制度特征的蔬菜基地,由零售連鎖企業出資、村鎮出地,共同建設公司制蔬菜基地,實現蔬菜種植產業化、規模化和產銷一體化,降低生產成本,縮小價格波動,便於質量管控和價格監督,提昇競爭力。鼓勵『農超』對接,推進農村合作組織建設,大型連鎖超市采用『訂單』農業的方式,直接定向采購農村合作組織的蔬菜,實現定制化生產,有利於平衡產銷,調整種植結構,降低生產和流通成本,控制價格波動幅度,縮短產需見面時間,提昇蔬菜的新鮮度,保證蔬菜質量。同時,建議政府設置蔬菜基地建設引導資金、實施貼息政策、出資建設蔬菜質量檢測平臺和蔬菜質量跟蹤平臺等,以建立長效機制,推進產、銷一體化,提昇調控質量。
【反饋】 2015年建設蔬菜基地120個
相關部門表示,今年我市將重點建設『一圈兩帶』蔬菜產業基地,即郊區現代蔬菜產業示范區、哈肇路和哈五路沿線百裡蔬菜產業基地。發展設施蔬菜和設施園藝,建設標准化蔬菜產業基地,按照綠色標准體系和綜合生產技術規范組織生產。提高北菜品牌知名度,拓展國內市場,開拓俄、韓、日市場,增加外銷比重。實施淨菜上市工程,市區超市淨菜上市率達到70%以上,集貿市場淨菜率達到30%以上,蔬菜優質名牌產品達到20個。
預計到2015年,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00萬畝,設施面積達到30萬畝,建設蔬菜基地120個,產量500萬噸以上,蔬菜面積、產量、產值、冬春淡季蔬菜自給率分別提昇25%、20%、20%、5%。打造綠色蔬菜生產大市、銷售大市、創匯大市。
今年,我市蔬菜種植面積將達到160萬畝,總產量432萬噸。其中設施蔬菜面積20萬畝,比上年增長25%;冬春淡季蔬菜自給率達到58%;蔬菜外銷量達到25萬噸,比上年增長25%。重點建設設施蔬菜標准園42個,其中連片建設溫室500畝的設施蔬菜標准園14個,連片建設大棚1000畝的設施蔬菜標准園8個。新建與完善萬畝露地蔬菜生產專業鄉(鎮)10個,千畝露地蔬菜專業村屯20個。建設一處集生產、科研、科普、休閑、觀光、展覽、展銷多功能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區,扶持新建佔地5萬平方米以上的產地蔬菜批發市場和年產秧苗500萬株以上的現代化生產蔬菜育苗中心各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