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伊春
搜 索
高環到北部四區一縣調查研究、檢查指導工作
2011-07-28 10:11:41 來源:伊春新聞網  作者:郭盛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伊春7月28日電 7月25日至26日,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高環先後深入到紅星區、新青區、湯旺河區、烏伊嶺區和嘉蔭縣,就生態環境保護、旅游產業發展、木材精深加工、民生工程建設等多項工作進行深入調研。高環要求,要合理有序地建設城鎮,大力快速地發展產業,科學系統地開發旅游,更好地惠及民生。

  在紅星區北藥祥鋒植物藥有限公司,高環在得知該產品已經通過國家GAP認證,市場銷售良好時,叮囑企業負責同志,要依托紅星區的平貝資源,提高產能、擴大規模,積極拓寬銷售領域,實現企業增收。在龍玉石材加工廠調研時,高環對企業生產的火山岩石材很感興趣,在詳細了解企業的生產規模和銷售情況後,高環指出,火山岩石材是一種新型建築材料,應用領域廣泛,外形簡約而又不失華麗,下一步要大力開拓市場,讓這種石材進入高端領域,從而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在聽取紅星區的相關工作匯報後,高環指出,紅星區礦產資源富集、自然景觀獨特、發展潛力巨大。在接下來的工作中,要積極開發好旅游資源,可以憑借獨具特色的火山岩地質公園,開發賞景、科考、探險等旅游項目,形成特色生態游的產業鏈條,填補我市旅游產業的空白。在城鎮建設方面,要依托林區棚戶區改造政策,在改善人們生活環境的同時,將城鎮建設抓好、抓出效果。要進行整體規劃、突出山水相依的特點,不能搞『兵營式』建築,要高起點規劃、高品位設計、高質量建設、高標准管理。在產業發展方面,要因地制宜,依托優勢資源,發展好平貝、藍莓、礦產加工等產業,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拉動區域經濟發展。

  走進新青,高環的目光頓時被抗美河清澈寬闊的水面所吸引,站在橋上,眺望遠方,山水呼應,景色秀美,盡顯大氣,高環高度評價新青區以水為要素的城鎮設計理念。在友春家具調研時,高環詳細詢問了企業的發展和經營情況,在得知該企業多年來一直熱衷於慈善事業,敬老扶幼、捐資助學、反哺社會時,高環被友春家具這種善舉深深感動。友春家具董事長朱友春說:『我本來就是一個普通的林業職工,是新青的這方水土養育了我,是區委、區政府和新青的老百姓支持了我,現在企業發展起來了,咱們富裕了,就要給社會做點事,這不算啥。』隨行人員介紹說,現在友春家具已經形成了獨有的企業文化,每兩年開一次全廠性的運動會,每年春節都舉辦自己的春晚,這種企業文化,進一步凝聚了人氣,形成了合力,促進了發展。

  在聽取新青區匯報後,高環指出,第一次來到新青,頓時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這裡地闊山遠、城水相間、松青鶴舞、濕地如茵,可以說,這裡美麗的景色,秀美的風光都是得益於大自然的恩賜,得益於我們對生態的保護,所以,一定要合理地、科學地開發和利用好這塊資源,讓它為我市的生態文明建設助力。高環要求,要強力推進項目建設,高效、高質量完成各項目標任務。要按照『在保護中加快發展,在發展中興市富民』的理念,抓好生態保護和民生建設工作。就我市而言,民生是根本,保護是前提,發展是核心,要以求真務實的態度投身到工作之中。要積極應對停止主伐給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未雨綢繆,在林產工業上找出路,合理優化資源配置,整合木材加工企業,形成拳頭,突破發展瓶頸。要提高重視程度,在濕地保護上加大力度,保護好濕地資源,這是千秋萬代的財富,按自然的規律、科學的規律合理利用開發,向濕地要效益,讓『白頭鶴之鄉』享譽全省、享譽全國。

  高環非常重視湯旺河旅游名鎮的建設情況。在湯旺河區調研時,她利用整整一上午的時間視察了多個在建項目,並詳細聽取了旅游名鎮的建設情況。在湯旺河區商業步行街,這條具有歐式建築風格的旅游特色街區已經開張納客,荷蘭特色的風車,北歐建築的風格,成為湯旺河區的一道靚麗的風景。高環指出,建設旅游名鎮,重點應放在『旅游』二字上,要打造景區景點、扮靚城鎮,進一步擴大旅游市場空間,延長旅游產業鏈條,刺激游客消費,進而活躍地方經濟,實現興區富民。湯旺河建設商業步行街的理念很正確,通過政府引導,鼓勵百姓從事商業經營,一方面增加了他們的收入,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當地的旅游接待能力,不僅使民間資本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同時也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一舉多得。

  高環要求,要圍繞一個國家公園,一個旅游名鎮做好旅游產業的開發工作,多多借鑒外埠發展經驗,傾力打造一個集旅游、度假、休閑、商貿、會議、會展為一體的綜合旅游產業。在建設過程中,一定要按照計劃,大力推進工程進度,克服困難,多方融資,積極對上爭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傾注智慧、破解難題,渡過難關。

  『興安水鄉,北疆烏鎮,烏伊嶺濕地宛如一塊天然雕琢的璞玉鑲嵌在小興安嶺之巔。』在烏伊嶺調研時,高環對烏伊嶺濕地的美、秀、奇贊美有加。泛舟而行,蒲草相伴,漣漪蕩去,草浪相依,在濕地中穿梭,不時迎來水鳥鳴叫,落日餘暉斜灑水面,泛起金黃,怡人心性。高環指出,北部區局,一路走來,看到了不同的景致,充分感受到了我市旅游資源的多樣性,紅星的火山岩、新青的白頭鶴棲息地、湯旺河的林海奇石,但最與眾不同的還屬烏伊嶺的濕地。她重重叮囑烏伊嶺區相關領導,一定要保護好、開發好、利用好濕地這塊資源,為我市旅游產業發展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高環對烏伊嶺區近年來的發展給予高度評價。她指出,烏伊嶺區地處偏遠、地廣人稀,是國家的重點火險區,在這裡開展工作,難度大、壓力大、困難多。但烏伊嶺區黨政一班人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通過紮實的工作作風和清晰的工作思路,在短短幾年時間破解了制約經濟發展的幾大難題,管住了資源、管住了防火,惠及了民生,富裕了百姓。接下來,還要一如既往地抓好產業項目,抓好旅游產業,抓好民生工程,克服困難、迎難而上,把烏伊嶺建設好、發展好。

  抓三農、富百姓;抓經濟、優結構;抓建設,增品位;抓民生,促和諧,這是嘉蔭縣近兩年來的發展亮點。高環針對該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口岸經濟、產業發展、旅游開發等多項內容進行了深入調研。在嘉蔭縣建業村,農戶們正頂著烈日采摘香菇,高環向忙碌的農戶詢問:『老鄉,今年產量怎麼樣,這些蘑菇都銷售到哪,一年能收入多少啊?』『今年產量不錯,銷售我們不管,摘下來就有人要,誰家一年都得掙個萬八的。』隨行人員介紹,這是嘉蔭縣在發展農村經濟工作的一大亮點,這裡發展食用菌種植的都是普通的農民,縣政府通過引導,對農民的土地進行集約化經營,農民每年不用種地,純收地租,並且通過發展食用菌、外出打工還能賺到第二份錢,農民們對這個政策非常擁護。高環指出,這個政策的實施不僅做活了農業經濟,還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並且通過集約化經營土地,減少了投資,提高了糧食產量,可謂一舉多得。

  在視察嘉蔭縣城鎮建設、口岸經濟發展、旅游資源開發時,高環指出,嘉蔭依江而建,因江聞名,物盡天寶,人傑地靈,是一顆鑲嵌在小興安嶺上的閃亮明珠。近幾年來,嘉蔭縣建設的很好,發展的很好,農民收入穩步提高,財政收入雙位數增長,旅游名氣越來越大,可以說,這裡的發展後勁十足、潛力巨大。接下來的發展建設中,要充分發揮口岸優勢,做大對俄的口岸貿易。要深入推進農村工作,發展農業經濟,依托地域優勢,建設一個在全省叫得響的農業統籌示范區。要堅持不懈地加大旅游設施投入,打響『龍鄉』旅游品牌,加強旅游開發,做活旅游產業,做大旅游產品。要進一步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在現有基礎上向高端旅游市場邁進。

  市相關部門負責同志陪同調研。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