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旅游
搜 索
龍江大美濕地演繹生態文明華章
2011-07-28 11:03:5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牟景君 賈紅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瞎子島上濕地風光。

  編者按

  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有巨大的蓄水和氣候調節能力,在淨化環境、降解污染、吸碳固碳、控制水土流失、補充地下水、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省是全國沼澤濕地面積最大的省份,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淡水濕地地區。

  過去,我省曾在全國開創了地方濕地立法的先河;今天,我省也正在搶抓機遇,積極爭取建設項目資金,全力開展濕地保護恢復工作。未來五年,我省預計搶救性建立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33處,晉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0處,建國家級濕地公園13處。大美濕地已經和正在演繹出生態文明的華麗樂章。今起,本報推出《龍江濕地行》專欄,展示我省濕地美景,探討濕地保護等各方面工作及問題。

  黑龍江日報7月28日訊 稠密的蘆葦蕩隨風波動、自由的水鳥在天水間徜徉,美麗的丹頂鶴翩翩起舞……壯美的黑龍江濕地吸引著越來越多人的眼球。濕地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龍江大美濕地演繹出生態文明的華麗樂章。

  優美濕地風光的背後是龍江人十餘載默默的守護:保護好全國最大濕地資源。

  為了這份承諾,我省曾在全國開創了地方濕地立法的先河,搶救性建立自然保護區,使流域濕地得到了有效保護。隨著各種濕地保護恢復建設工程的逐步實施和多年的不懈努力,我省的濕地保護管理工作已經走在了全國的前列。統計顯示,全省有天然濕地面積556萬公頃,佔全省國土面積的12.2%,佔全國濕地面積3610.76萬公頃的1/7,其中,河流濕地面積75萬公頃,湖泊濕地面積35萬公頃,沼澤濕地面積427萬公頃,庫塘濕地面積19萬公頃。

  早在1998年,省委省政府就做出了《關於加強濕地保護的決定》:停止一切開墾行為,搶救性建立自然保護區,實行濕地保護地方領導負責制,並明確要求進行濕地保護立法。《決定》的下發使面臨開墾的濕地轉向全面的保護。一些集中連片的濕地得以保存下來。2003年8月,全國第一部保護濕地資源地方性法規《黑龍江濕地保護條例》再次出臺,開創了我國地方濕地立法的先河,其中規定了保護濕地的概念,明確了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是濕地行政主管部門;授權國家級和省級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行政處罰權;在保護濕地完整性、保護水資源、污染防治、資源利用等方面做了具體規定。

  我省濕地保護部門搶救性建立自然保護區,在烏蘇裡江、嫩江、松花江、烏裕爾河、興凱湖、七星河、撓力河等重要江河源頭和沿岸濕地集中分布區,每年劃建自然保護區五六處,使流域濕地得到了有效保護。經過十幾年的建設,全省共建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73處,保護區總面積417萬公頃,其中,國家級15處,省級58處,國家濕地公園8處,還擁有紮龍、三江、洪河、興凱湖4處國際重要濕地,基本形成了全省濕地自然保護區網絡。有效保護了鳥類繁殖棲息地和遷徙停歇地的安全,維護了濕地的生態功能。


  在國家林業局的安排下,我省先後與全球環境基金、世界自然基金、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開展了多個國際合作項目。通過開展國際合作項目,進行了大量的基礎性研究工作,培訓了專業的技術人員,而且也學習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與此同時,各濕地保護區基礎設施也從無到有,逐步完善,我省緊跟國家生態建設重點工程,積極向上爭取,啟動了大批基礎設施和濕地保護恢復建設項目。爭取到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資金1億多元,開展了興凱湖、三江、八岔島、紮龍、撓力河、七星河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爭取濕地保護恢復專項資金1.7億多元,共實施了安邦河、烏裕爾河、三環泡、嘟嚕河、肇源沿江等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加強了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了管護站、瞭望塔、巡護路、引水渠、控制性水閘等,配備了交通、通訊、辦公設施,保護區辦公樓、管護站、科研宣教館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管護和科研能力不斷提高。

  近年來,我省還積極開展退耕還濕和濕地恢復試點工作。如在安邦河自然保護區,通過修建攔河閘、引水渠,修築大網格堤壩,對低產耕地進行退耕還濕,共恢復濕地面積1000餘公頃;富錦市三環泡自然保護區,通過修建溢流壩、控制性水閘等設施,抬高自然保護區水位,進行退耕還濕和濕地恢復面積4100多公頃。截至目前,全省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完成退耕還濕和濕地恢復總面積達到8000多公頃。

  我省濕地保護始終圍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進行,使濕地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濕地保護有力地促進了全省糧食生產,一些濕地周邊的農田持續穩產高產。地處三江平原的富錦市得益於周邊大面積濕地的自動調節功能,旱可供、澇可蓄,糧食年年豐收。如今濕地生態旅游也已經成為了全省的朝陽產業。哈爾濱、大慶的濕地旅游文化節,齊齊哈爾市每年舉辦觀鶴節,寶清縣七星河觀鳥節等等。這些活動,使濕地保護的理念得以延續和發揚的同時,濕地旅游也成為龍江旅游的新亮點,全省經濟發展的增長點。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