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9日訊 非法集資是指不法分子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准,承諾在一定期限內給予出資的社會公眾還本付息籌集資金的行為。不法分子為吸引群眾上當受騙,往往編造『一夜成富翁』的神話,通過暴利引誘投資者,最終使參與者遭受經濟損失。
編織『暴富神話』騙錢
黑龍江省處置非法集資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負責人告訴記者,非法集資活動的表現形式主要是以投資生產經營為名,如以聯合種植、加盟入股等方式進行非法集資活動。近年來,一些非法集資活動開始通過互聯網進行,如到期回購、銷售網上基金、網絡傳銷等非法集資活動,其手段更加隱蔽,涉及面更廣。
從以往查處的『焦英霞』、『聖瑞』、『金源葆』等非法集資案件來看,我省從事非法集資的公司盡管其募集范圍不同,寄托的產業各異,但大都是以高額回報為誘餌,通過認購、認養或聯合開發、聯營入股的方式,面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
其基本的募集流程是:注冊公司或成立分公司進行社會宣傳許以高額回報,而後公司與投資者簽訂合同,投資者繳款入公司或代理人指定賬戶後再分期回報,逐月或逐年返還,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由於一些市民對非法集資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導致上當受騙的情況時有發生。
非法集資不受法律保護
非法集資活動主要有以下基本特征:未經有權機關依法批准;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即社會公眾籌集資金;承諾在一定期限內給出資人貨幣、實物、股權等其他形式的還本付息;以合法形式掩蓋其非法集資的目的,其社會危害性很大。參與非法集資的當事人會遭受經濟損失,甚至血本無歸,參與人很難收回資金。由於非法集資是違法行為,不受法律保護,一旦有了損失,需要當事人自己承擔。
省處置非法集資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負責人提醒廣大市民及投資者,不要存在僥幸心理,理性分析,提高警惕,完全可以避免上當受騙。如果一時難以判斷和鑒別,也可向銀監及公安部門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