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訊 今年,蘭西民豬『火』了。來自省內各地及內蒙古、吉林、遼寧、河北的養豬場老板、養豬專業戶,紛紛來到蘭西縣搶購種豬和商品豬仔。僅在縣種豬場就搶購種豬、商品仔豬1200多頭。遼寧昌圖某豬場,一次就拉走200頭。臨走,客商留下一句話:『蘭西民豬不愁賣,喂大了就來錢兒。』
小小民豬變『金豬』
『民豬』,既『土』又『洋』。作為我國東北地區民間特有的肉豬品種,它抗寒、抗逆性強,繁殖率高,肉質鮮美,但生長速度慢、瘦肉率低。在全世界肉豬地方品種排行榜中,『民豬』的綜合指標位居第四,得到學術界首肯。民豬又很『洋』,上世紀八十年代,我省曾將兩對『民豬』做為重要禮物贈給日本,另外將21頭『民豬』出口美國,創匯高達10萬美元。如今,以民豬生產為代表的蘭西畜牧業實現年產值11.5億元,佔據全縣農業總產值的半壁江山。
蘭西是『中國東北民豬之鄉』。幾年來,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加快畜牧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這一重心,始終把民豬產業化發展擺在突出位置,堅定不移走『引龍頭、壯基地、打品牌、拓市場』的路子,推動民豬的品種優勢、資源優勢快速向產業優勢、發展優勢和經濟優勢轉變,奠定了畜牧經濟主輔換位的堅實基礎。從2002年『黑珠』牌民豬肉類產品在國家工商局注冊,以及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的認證,到2010年獲得國家農業部『蘭西民豬』地理標志認證,民豬發展實現了質的飛躍。今年1~5月,全縣累計出欄民豬37萬頭,存欄72萬頭,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74.8%和52.8%。蘭西民豬業實現了由家庭副業到縣域支柱產業的飛躍,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
先抓市場後抓基地
在推進民豬產業開發上,蘭西人以超常的智慧和膽識,率先打破了先抓基地、後抓市場的傳統模式,以圍繞民豬肉鮮、味美、營養豐富的優勢特點積極開發賣點,多角度、全方位宣傳,打造特色民豬肉類品牌。在品牌的牽動下,通過連鎖經營模式,相繼在北京、哈爾濱、大慶、綏化、綏芬河等大中城市及周邊縣市建立了32家民豬肉類連鎖、餐飲店,初步形成了市場牽動型民豬產業經濟;通過重慶農畜產品交易所、蘇州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生豬電子交易平臺,探索推進中遠期貿易、現貨電子交易,拓展域外市場銷售渠道,擴大了民豬活體銷售輻射半徑,產品覆蓋國內8個省80多個市縣。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就生豬產業而言,沒有加工龍頭的引領就算不上是完整的產業。為此,縣委、縣政府以人招商、以情招商、以地招商,引進了江蘇雨潤集團年200萬頭生豬屠宰加工項目,總投資3.5億元,分三個階段推進:今年末將完成土建工程、設備安裝調試,達到初期產能;到2013年末,自主研發民豬系列產品,開發部位肉、冷鮮肉等高附加值產品,向高、精、深方向發展;到2015年末,企業產能實現預期目標,年屠宰加工生豬200萬頭,研發極品、精品、佳品民豬肉類定型產品,打出優質、特色牌,屆時年可實現產值28億元,利稅1億元。
同時,通過拓寬加工領域,營造民豬產業可持續發展空間。與哈爾濱新禾牧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啟動了民豬專用飼料生產加工項目,年生產加工能力20萬噸,建立了民豬專用飼料營銷中心和覆蓋全縣15個鄉鎮的專用飼料營銷網絡;與黑龍江超越肥業有限公司合作,啟動實施了年加工3萬噸糞污處理轉化項目,著力發展環保型畜牧業。
隨著產業發展層次的不斷提昇,民豬生產基地建設得到了不斷發育和壯大。按照『育在場上、繁在點上、養在戶上』運作模式,依托全國唯一一家民豬保種場的種源優勢,加大純民種豬擴繁力度,核心群達到500頭,加快民豬新品系培育進程,2012年完成民豬育種中心和瘦肉型種豬繁殖場建設。強化二級擴繁場點建設,現有民豬二級擴繁場(點)570個,形成了縣、鄉、村三級繁育體系,繁育體系建設紮實推進,民豬繁育能力得到全面加強。同時通過政策支持、資金扶持等手段,支持和鼓勵養殖園區、專業大戶和專業戶擴大生產規模,使基地養殖規模不斷壯大,建成了萬頭養殖示范園區5個,民豬養殖專業村、屯發展到22個,專業戶發展到7458戶,其中專業大戶發展到865戶。
技術含量換發展空間
伴隨著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蘭西綜合試驗站、國家牧草產業體系綏化綜合試驗站的成立和專門承擔民豬營養、育種、疫病防控的科研機構黑龍江省民豬研究所辦公室的交付使用,蘭西正成為全省生豬、牧草研究和技術推廣中心。幾年來,蘭西一直加強與省內重點科研院所的合作,提昇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能力。與東北農業大學合作,開展了民豬的培育、選育、保護等工作,並作為東北農業大學的教學科研基地和碩士、博士生研究點,不斷探索民豬課題研究,計劃到2012年,將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高繁殖力、高抗病力和優良肉脂品質的民豬新品系,以滿足我省及北方地區對優質肉豬生產的需求。與哈獸研合作,進行生物制藥生產。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蘭西縣將充分揚長優勢,把蘭西打造成為安全、優質民豬生產基地,民豬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對俄出口基地;將民豬產業建設成為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縣域經濟的優勢產業。到2015年末,力爭使民豬飼養量達到350萬頭,商品量達到200萬頭,年均遞增15.8%和16.5%;民豬系列產品加工能力實現20萬噸;飼料加工能力達到100萬噸;糞肥轉化加工能力實現300萬噸;民豬產業實現產值31.2億元,農民人均可增加收入18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