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日訊 (記者 王蕊) 2日,哈爾濱市疾控中心來到曾經的二手煙『重災區』哈爾濱市的68路公交車終點站、道外區客運站檢查無煙公共場所的創建情況。根據PM2.5監測結果顯示,目前,兩處公共場所的空氣質量相比去年已有所改善,可入肺顆粒物均值驟降。哈市疾控中心將陸續到全市其他公共場所進行監測,並公布創建結果。
據了解,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其直徑不足人的頭發絲粗細的1/20。在吸煙場所內,PM2.5的主要來源是煙草燃燒產生的煙霧。由於我國沒有現行對於PM2.5監測有效的法律數值,按照美國環保署標准,PM2.5日平均濃度低於15微克/立方米表明空氣質量良好,對健康沒有危害;高於65微克/立方米表明空氣質量不健康,對健康有危害。
上午,記者在道外區客運站發現,人來人往的車站大廳或角落處已經不見了往日的煙霧繚繞。為了准確監測數值,哈爾濱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在男衛生間門口將監測儀器用三腳架支起,以達到正常人呼吸的高度。儀器的開啟後,監測儀上開始顯示數值,每隔一分鍾取一個數值,顯示最新的監測數據。監測人員根據現場數值表示,道外客運站當日的PM2.5均值在40微克/立方米—60微克/立方米之間,而去年3月28日該客運站PM2.5的平均值是134微克/立方米,兩組數值對比十分明顯,說明空氣中可入肺顆粒物大為減少。另外,儀器開啟後30分鍾,將連續打印出30分鍾內的數值,要通過特殊軟件轉化,最終給出空氣顆粒濃度數值。
記者了解到,去年哈爾濱市客運站、公交站等公共場所逐步開展『禁煙』工作,但收效甚微。經過3個月創建工作的開展,多處公共場所的空氣質量有所改善。道外區客運站是檢查工作的第一家,今後,哈爾濱市疾控中心將陸續到全市其他公共場所進行監測,並向社會公布創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