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3日訊 黑河市愛輝區堅持用好用足國家及省市的資金和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加強監督、強化落實,保質保量地做好泥草房改造惠民工程。
今年,黑河市下達愛輝區的任務是改造農村泥草房500戶。愛輝區結合區情,將全年泥草房改造任務提昇至1020戶。截至目前,全區泥草房改造現已落實任務1020戶,其中,動工建設773戶、竣工19戶,上馬廠鄉納金口子村230戶農戶將進行整村搬遷,目前協議已經簽訂完畢。
用好用足國家和省裡的扶持資金。愛輝區對購買磚瓦房和調劑住房的農戶補貼標准由每戶3000元提高到5000元,對改造成節能房的每戶補貼7000元,對低保戶和五保戶的補貼標准每戶多補貼1萬元。同時提高了對改造戶的貼息額度,由上限2萬元貼息1年提高到上限3萬元貼息2年,每戶優惠額度能達到5700元左右。這些政策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四嘉子鄉小烏斯力村農民王喜芬就是受益者之一。去年11月,她家搬進了56平方米的新房,新房造價5.88萬元,政府補貼8000元,村裡提供貼息貸款3萬元,自己僅拿出了2萬多元,就告別了居住60年之久的破草房。村黨支部書記祁樹民介紹說,該村已有25戶完成了泥草房改造,到9月份,僅剩的三四戶改造後,該村的泥草房就基本滅跡了。
在政策幫扶上,因地制宜、因情而異。愛輝區泥草房大多分布在偏遠山區、少數民族地區,他們創新工作模式,有區別有重點地推進改造工作。在鄂倫春少數民族鄉——新生鄉,除向上申請資金外,從去年開始,這個鄉已使用了220萬元少數民族發展基金進行泥草房改造;在山區的二站鄉南二龍村,省軍區在投入100多萬元的基礎上,還幫助協調水利、交通部門進行基礎設施改造等;在條件好的沿江鄉鎮,提倡采取自籌資金、自我幫扶的辦法進行泥草房改造等。
在改造對象上,愛輝區采取磚混危房困難戶優先、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困難戶優先、完成村屯規劃的困難戶優先、自籌資金多的困難戶優先、交通沿線的村屯困難戶優先等『五優先』的辦法,對符合標准及『五優先』原則的改造農戶,由愛輝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為其辦理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並簡化審批程序,免收一切行政事業性收費,降低建房成本。
愛輝區將改造任務分解落實到各鄉鎮,與11個鄉鎮簽訂了責任狀,並將任務的完成情況納入實績考評內容。超額完成任務的,每超出1戶獎勵鄉鎮政府2000元;整村推進達到驗收標准的獎勵鄉鎮政府20萬元;整村泥草房、危房全部改造的,每完成1戶獎勵鄉鎮政府1000元。獎勵措施極大地調動了鄉鎮政府改造泥草房的積極性。
愛輝區采取以農民投入為主、政府給予適當補貼為輔的方式,解決泥草房改造資金難題。社會各方多元參與,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為包扶對象提供資金、技術、建材等多方位支持。為減輕困難群體經濟負擔,該區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協調銀行適度減低農房建設貸款利息,整合、捆綁使用國家補貼資金,做到資金集中使用,政策配套運用。另外,堅持在泥草房改造工作中建設一批高質量的『鄉村公屋』,為低保戶、五保戶、殘疾人等特困群體解決住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