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8月4日訊 3日,記者在哈市南崗區大潤發超市寬城店的蔬菜攤位前看到,蔬菜種類很多但產地都以山東壽光為主,也有產自遼寧沈陽、遼寧錦州等地,唯獨沒有見到產自哈爾濱的本地蔬菜。同樣的情景在哈市南崗區家樂福超市大直街店也出現了。
在兩家超市內,記者並沒有見到『農超對接』的牌子,也沒有發現專門的『農超對接』蔬菜區,售貨員也不清楚哪裡是『農超對接』的專區。『我們目前銷售的蔬菜還是以外地菜為主,從開始推行到現在已經三個月了,幾乎沒有本地菜。』記者走訪第三家超市時工作人員說。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雖然8月正是哈市本地菜集中上市的季節,但哈市多家超市裡卻少見『農超對接』的本地菜。記者注意到,哈市一些超市銷售的蔬菜達幾十種,但並沒有看見本地蔬菜的身影。
超市紛紛回應
供應量少質量參差不齊
面對『農超對接』的尷尬處境,哈市家樂福公關部趙經理說,超市方面很歡迎『農超對接』這種形式,消費者也很期待本地菜直接上連鎖超市,但是目前在實際操作中最大的問題是,指定的蔬菜基地提供的蔬菜量無法保證超市的正常需求,供應量還不及銷售量的1/3。本地蔬菜受季節、屬性等限制,每一批蔬菜的上市時間是固定的。一批蔬菜成熟上市之後,由於供應量少,每家門店只能分配到很少的蔬菜。這些菜一旦售完,後續蔬菜無法補充,超市只能從其他渠道補充供應,這便是消費者鮮能見到『農超對接』蔬菜的重要原因。
哈市大潤發超市生鮮部趙經理說,在『農超對接』過程中,由農民建立的蔬菜合作社直接向超市供應蔬菜,但現有的蔬菜合作社發展還不完善,蔬菜的大小、質量沒有統一的標准,難免出現菜品良莠不齊的現象,這給超市的蔬菜檢驗和定價都帶來了困難。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出臺相應標准,同時大力支持更多農戶和合作社加入到『農超對接』的隊伍中,保證蔬菜的供應量,增加『農超對接』供貨品種。
此外,部分超市負責人還表示,哈爾濱季節性強,本地蔬菜只有半年的出菜期,夏天蔬菜大量上市,但冬天只能用外地菜,這樣的變化對於超市穩定的銷售品種來說影響很大,所以這也是哈市『農超對接』如何發展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
采訪多位市民
未見『農超對接』蔬菜
在哈市南崗區家樂福超市大直街店,市民李女士正在選購茄子,記者問其是否知道家樂福超市有『農超對接』蔬菜,李女士表示不知道。當記者問她會選擇外地菜還是本地菜時,這位孫女士說:『那肯定是本地菜了,不僅新鮮而且還便宜。』記者又隨機采訪了多位在該超市內選購蔬菜的市民,他們均表示沒有聽說超市內有『農超對接』蔬菜,也沒看見超市內『農超對接』蔬菜專區。市民於先生對記者說:『之前在報紙上看到過這方面的報道,但是在超市內卻沒有見到這樣的蔬菜,看來還是宣傳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