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農技推廣中心的田間調查監測,目前七臺河市部分地塊已有水稻葉瘟病發生。由於今年七臺河市水稻插秧普遍拖後,施肥量高,施肥偏晚,造成稻株徒長,組織柔嫩,且栽植密度過大,加之部分品種抗病性較弱,為稻瘟病發生創造了有利條件。當前大部分地塊水稻正處於最易感染穗頸瘟的抽穗始期,穗頸瘟發生的趨勢極大。面對嚴峻的稻瘟病發生形勢,廣大農民堅決克服麻痺思想和僥幸心理,做到有病無病都要防,迅速掀起防病高潮。具體防治措施如下:
一要抓住關鍵時期,突出重點地塊。要抓住孕穗末期(破口期)和齊穗期兩個關鍵時期,分別噴藥預防。如果水稻齊穗後,氣象條件仍然有利於發病,為預防枝梗瘟和谷粒瘟,還須增噴一次,噴藥後5小時遇雨應重噴,以確保預防效果。鑒於穗頸瘟預防時期較短,農戶首先要對已發生葉瘟、感病品種、偏施氮肥、高密度、高產等重點地塊噴藥預防,在確保完成易感病地塊的防治後,再對其它田塊開展全面噴藥預防。同時,要避開大風、高溫、下雨等天氣及水稻揚花授粉期噴藥,並盡量選擇在上午10點前和下午4點後噴藥為宜,防止出現藥害及影響水稻授粉。
二要選擇合適藥(械),確保預防效果。水稻感染穗頸瘟後無法治療,只能提前預防。選擇具有保護及治療作用較強的新型藥劑進行預防和防治,提倡優先選擇使用成本低、效果好、無污染的藥劑,推薦使用1000億芽孢/毫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濕性粉劑12克/畝或25%咪鮮胺乳油120毫昇/畝。藥劑應交替使用藥劑,以免產生抗藥性。建議盡量選用機動噴霧機噴霧。用手動噴霧器噴霧應選用0.7--1毫米的細噴片,並要定期更換噴片,噴霧器的壓力保持在3個大氣壓,並適量加入有機硅助劑。開展聯防聯治,提高作業效率和防治效果。
三要加強田間管理,確保水稻安全成熟。實行『淺--濕--乾』間歇灌溉技術,加強水稻健身栽培,提高抗病能力,並及時清除溝渠及池埂處雜草,加強空氣流通,降低田間濕度。控制氮肥追施用量,適量增施鉀肥及微肥,長勢過旺地塊不要再追施穗肥和粒肥,以免加重稻瘟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