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8月5日訊 他們租地下室、組建樂隊、辭職玩音樂,這些音樂人不再是電影、小說中的模糊輪廓,哈市同樣也有這樣一群為音樂而生的年輕人,他們不畏困境地追尋著自己的夢想。
在首屆『哈爾濱街頭音樂節』來臨之際,記者走進了這樣的一個群體,他們的世界有夢、有音樂。這些音樂人也希望哈爾濱能夠有更多的音樂節,讓哈爾濱『音樂之都』的名片更亮。
單純熱愛音樂不會創造平臺
3日下午,記者在哈市吉他協會楊老師的指引下,來到了位於道裡區斯大林街的青年宮排練場。剛一進門,記者就聽到了回蕩在走廊中的《多瑙河之歌》,幾個年輕人正席地而坐,這一刻他們眼中只有樂譜。正在排練的3個年輕人平均年齡只有22歲,這個樂隊叫『森林之夢』。『哈市的音樂人是一個龐大的群體,至少有1萬多人是在玩音樂,而僅僅我們系就有80%的人曾經組建過樂隊。』小提琴手李鵬說。
李鵬是東北農業大學音樂系的大四學生,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受家人的熏陶,雖然他從3歲起就開始學古典音樂,但他卻偏愛電聲。李鵬說:『初中的時候喜歡Beyond,初三的時候我就成立了自己的第一支樂隊,但不到一年樂隊就解散了,大一的時候我又組建了一支名叫Nothing的樂隊,但舞臺也僅限於高校。』
對於可以展現的平臺少,長笛手仲雪瑩表示:『哈爾濱的樂手只是單純的熱愛音樂,卻沒想過自己創造平臺。我的很多學長、學姐都去北京、上海發展了,那邊機會多,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舞臺。』
『身邊的每個同學都和我一樣有自己的夢想,但我們都不知道自己能堅持多久。以前只是單純的熱愛音樂,現在馬上就要畢業了,不得不面對就業壓力,即使以後樂隊解散,我也仍然希望能從事和音樂有關的工作。』仲雪瑩這樣說。
傍晚,連日的陰雨天給哈市的天空籠罩了一層蒙蒙灰色,在指導老師譚華育的帶領下,『森林之夢』來到了中央大街,開始了他們的街頭表演。在這條游人如織的步行街,不時有人駐足欣賞他們的演出,一曲奏罷,現場發出了熱烈的掌聲。
辭職辦工作室只為接近夢想
與科班出身的音樂人不同,哈市青年張伯威屬於『半路出家』的樂迷。記者在道裡區河鼓街的一家半地下室見到他時,他正在裝修自己的第一間音樂工作室。『現在請工人太貴,平時比較有技術性的活花錢請人來乾,像搬磚、水泥、建築垃圾等活都是我自己乾,其他樂隊成員下班後也會來幫忙。工程每完成一步,我們就離夢想更進一步。』張伯威說。
今年22歲的張伯威已經有著近10年的『樂齡』。他告訴記者,初中時他就開始玩音樂,家人也為他投入了資金請老師和購置樂器。但在現實面前,張伯威逐漸發現,熱愛音樂必須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作支橕。他說:『最大的困難就是經費問題,沒有錢就買不了好的設備,沒有好的設備再好的原創作品也表現不出來。以前排練時沒有錢,就只能借朋友的排練場,在排練場等7個小時纔能排練兩個小時。』
為了維持樂隊的基本開支,很多小型樂隊不得不參加一些商業演出,張伯威的樂隊也不例外。他告訴記者:『熱愛音樂的人都渴望原創音樂被認可。我們都想過辦一場有自己原創風格的演出,但由於這種演出沒有主辦方,也沒有贊助商,所以只能自己花錢辦,然而最重要的是演出時沒有人去聽,只能賠錢,所以很多樂隊不得不選擇參加商業演出。』
一位禮儀公司的負責人說:『目前需要樂隊演出的主要是婚慶典禮和開張典禮,幾乎沒有客戶希望樂隊演出原創作品。針對於不同的演出,我們會給樂隊300元左右的酬勞,樂隊三五個人,平均每人幾十塊。』
為了自己的原創音樂,張伯威剛剛辭掉了一份薪水頗豐的工作。他說:『把夢想當事業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我也曾想過退縮,甚至消極地想,自己寫的東西究竟是給我自己聽還是給聽眾聽,但最終我還是決定辭掉工作,給自己破釜沈舟的決心。目前,我在籌備開一家音樂工作室,一邊出租排練室,一邊創作屬於自己的音樂,工作室也許暫時不會盈利,但至少我會感覺和音樂離得很近。』
缺少專業推廣團隊期待原創展示舞臺
『森林之夢』樂隊的手風琴手馮靜、吉他譚華育、小提琴手李鵬、長笛手仲雪瑩。
為了給哈市音樂人一個更好的展示舞臺,今年哈市舉辦了首屆『哈爾濱街頭音樂節』。在音樂節期間,來自國內外數百位音樂人將同臺演出。在采訪『麒麟樂隊』主唱張達前,記者曾在網上搜索了一下張達的作品,但結果令人遺憾。張達解釋說,由於哈市缺少專業的推廣人纔,所以原創音樂人的作品鮮為人知。
今年37歲的張達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原創音樂之路。他告訴記者:『雖然哈市原創音樂起步早,但和南方一些城市相比一直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這主要是由於南方的一些發達城市對於原創音樂及音樂人有專業的推廣團隊,如一些文化傳媒集團或者策劃公司。一旦旗下的音樂人創作出作品,這些傳媒公司和視頻網站能讓這些音樂作品以最快的速度傳播到各個城市。相比南方城市,哈市則沒有這樣的專業宣傳團隊,這也使得部分原創型樂手即使有作品也沒有傳播途徑。』
由於得不到良好的平臺,哈市不少原創型樂手都去了北京、上海等城市發展。『這樣的連帶反應就是新晉音樂人沒有了專業老師指導,這就會讓年輕的音樂人多走很多彎路。』張達說,『哈市只有「哈夏音樂會」這樣的官方「正統」音樂平臺,但是「哈夏」幾乎沒有為原創音樂人准備舞臺。』
當記者談及哈市和北京、上海以及沈陽的音樂人在原創作品上是否有差距時,張達說:『由於哈市乃至我省的文化底蘊並不如南方城市豐富,所以我們容易在創作上輸掉半步,但是今年哈市舉辦的以「樂玩、樂風、樂生活「為主題的首屆「哈爾濱街頭音樂節」等於給我們搭建了一個很好的舞臺,通過這個「舞臺」不僅可以讓哈市的音樂人直接接觸國內外樂隊的作品,還可以給哈市音樂人一個很好的展示機會。』